增塑剂有哪些危害?
塑料的对准妈妈的危害的元凶是增塑剂,增塑剂是一类增加聚合物树脂的可塑性、增强制品柔软性的助剂,也是迄今为止产量和消费量最大的助剂种类,其中以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使用最为广泛。除玩具和儿童用品外,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还被广泛用于食品包装、PVC建筑材料、医疗器械以及服装等。
2007年1月16日,所有25个欧盟成员国都将执行欧盟颁布的关于禁止在玩具中添加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禁令。这一禁令适用于所有添加增塑剂的产品。
中国也做出了一些规定和限制,但是执行力度嘛……相信你我心知肚明(所以就不多说了)
说点具体的吧——准妈妈如何规避这种危害
1.少吃泡泡糖。泡泡糖中含有DPOD和BPOG两种增塑剂,它们都是有毒物质,每天嚼7至8块泡泡糖,便会达到人体中毒的剂量,危及健康。
2.慎穿塑料拖鞋。有报道指出,穿塑料拖鞋或凉鞋后,会引发拖鞋皮炎。
3.慎涂指甲油。指甲油中也含有增塑剂,刚涂上指甲油后不要用手拿东西吃,尤其不能拿油条、油饼等食品,因为指甲油是脂溶性的,有毒物质易溶解于含油的食品中,食后会导致中毒。
4.保鲜膜的选购。有些含有增塑剂的保鲜膜在遇上熟食中的油脂后,增塑剂很容易释放出来,并渗入食物之中。
5.少用塑料杯喝水。塑料中常添加有增塑剂,其中含有一些有毒的化学物质,用塑料杯装热水或开水的时候,有毒的化学物质就很容易溶解到水中。
6.慎选有烫画的童装。烫画中含有的增塑剂,会通过皮肤接触进入人体,致咳嗽、喉痛、晕眩等。
7.不要使用塑料瓶装油。建议尽量采用玻璃、铁制、陶瓷等器皿装盛食用油。
增塑剂的危害都有哪些
增塑剂品种很多,不一定都有危害.一般说危害主要是说邻苯类的,如DOP,主要影响人类的生殖系统,消化和呼吸系统.
塑化剂到底有多可怕?
一、“塑化剂”真的影响我们的健康吗? 用于食品塑料包装材料中的塑化剂与塑料分子的连接非常脆弱,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可以从塑料中转移到所接触的食品,乃至大自然中,造成对环境、生物、食品的污染。尤其是当塑料袋接触到包装食品中所含的热水或热油脂时,增塑剂会大量溶出,且溶出的数量与塑料袋中的增塑剂含量成正比。从而导致了现今环境、饮用水中也存在极其微量的DEHP等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 1、长期、大量摄入塑化剂损害男性生殖能力 塑化剂的急性毒性较低,但某些塑化剂,如:DEHP、DINP等的结构类似荷尔蒙,被称为”环境荷尔蒙”。动物试验发现,长期大量摄入DEHP和DINP,会产生内分泌干扰作用,造成生殖和发育障碍,并能诱发动物肝癌。两者也可以与睾丸Leydig细胞、Sertoli细胞、germ细胞作用,干扰雄激素合成,增加男性体内雌激素的含量,从而影响男性精子的质量,主要表现为:降低精液密度、精子活率及活力水平。国际癌症研究所(IARC)根据DEHP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PP),已将其列为人类可疑的促癌剂。美国环保署(EPA)也将DEHP列为B2类致癌物质。因此,欧盟所有成员国禁止在玩具中添加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 2、可促进女性第二性征发育 塑化剂对女孩的生长发育一样有危害。雌激素可促进女性第二性征的发育,如乳房发育、子宫内膜增厚、月经周期形成等,塑化剂等环境类激素进入女童的体内,相当于过量的雌激素诱导第二性征的提前出现,就是形成性早熟。 3、 可能造成儿童性别错乱 专家称,目前医学界证实,DEHP会对儿童的内分泌和生殖系统的发育有潜在的危害,尤其是可能造成儿童性别紊乱,比如性别特征不明显,可能造成儿童性别错乱,男孩的喉结不突出等问题。 4、造成基因毒性伤害人类基因 台师大研究团队更发现,塑化剂会造成基因毒性,伤害人类基因,长期食用对心血管疾病危害风险最大,肝脏和泌尿系统也会连带”受伤”,而且受损后,还可能通过基因遗传给下一代。目前虽无法证实塑化剂对人类是否致癌,但对动物明确会产生癌变反应,因此也要当心。 5、影响消化免疫系统 诱发肝癌 可能对人体的生殖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带来危害,长期大量摄取还可能会导致肝癌。它还可能造成其他损害,但是目前由于人们日常食用的剂量没有大到造成急性中毒的程度,所以具体危害可能并不明显。 二、塑化剂对健康的影响取决于它的“摄入量”。 通常情况下,由于进入体内的DEHP和DINP等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可以随尿液或粪便排出体外,因此,其对健康的影响取决于它的摄入量。世贸卫生组织、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管局与欧盟分别认为,每人每天摄入1.5、2.4和3.0mg及以下的DEHP是安全的。我国对于食品容器及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中的DEHP也严格规定:其从食品包装材料迁移到食品的迁移量为1.5mg/kg,DINP为9mg/kg,与世界发达国家的规定一致。 摄入塑化剂72小时可排出85% 按照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完全躲开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几乎是不可能的,但也没必要过度紧张,因为正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增塑剂对人体产生危害的风险可以忽略。广州一位医学专家也认为,塑化剂在塑料容器中的浓度较低,吸收状况还根据人体的差异决定,吸入量少对人体的影响也微小。 实验结果显示,进入体内的DEHP和DINP等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可以被人体排出,目前没有证据表明DEHP和DINP具有蓄积性。动物试验发现,绝大部分DEHP在24-48小时内会随尿液或粪便排出体外。48小时内停止摄入含有DEHP之产品,体内DEHP浓度便会快速下降。动物试验还发现,DINP在体内亦会被迅速代谢,72小时内有85%由粪便中排出,其余部分则由尿液排出。
塑化剂是什么,有哪些危害
塑化剂DEHP是指“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是一种有毒的化工业用塑料软化剂,属无色、无味液体,添加后可让微粒分子更均匀散布,因此能增加延展性、弹性及柔软度,常作为沙发、汽车座椅、橡胶管、化妆品及玩具的原料.塑化剂危害:伤害人类基因;降低人生殖能力;增大心血管疾病风险;长期大量摄取导致肝癌等等.
塑化剂对人体有多大的危害
塑化剂也叫增塑剂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助剂,其种类繁多,最常见的品种是DEHP(商业名称DOP).DEHP化学名叫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是一种无色、无味液体,添加后可让微粒分子更均匀散布,因此能增加延展性、弹性及柔软度,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领域.2011年5月23日台湾食品中检出DEHP.截止6月2日,台湾被检测出含毒食品已达809项.6月1日卫生部紧急发布公告,将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列入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卫生部说,塑化剂可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微量摄入不必过分恐慌.长期食用可能引起生殖系统异常、甚至造成畸胎、癌症的危险.
塑化剂是什么物质?人摄取后有什么危害?
资料显示,塑化剂DEHP对人体的生殖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带来危害,如损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可能造成儿童性别错乱,长期大量摄取还会导致肝癌. ⊕本文来自: 中国畜牧街
塑化剂的成分是什么?有哪些危害?
塑化剂,是由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增稠剂纤维素组成,其中,各成分的重量百分比是: 二十烷基硫酸钠为60-80% 增稠剂纤维素为40-20% 增稠剂纤维素可以是羧甲基或羟甲基纤维素,起泡和稳泡性能提高60%和4倍,砂浆分层度降低10%,砂浆强度提高10%,掺量降低一倍,可制成粉剂直接掺用. 可致高度不孕不育
塑化剂对人的危害
危害
不久前,广州食品安全信息网发布消息称,同济大学的一项研究证实,食用油塑料桶的增塑剂对人体有害。“用塑料桶装食用油,食用油中会溶进对人体有害的增塑剂。”消息称,同济大学基础医学院厉曙光教授的课题组,曾经分别采集市场上不同品牌和不同出厂日期的塑料桶装大豆色拉油、调和油、花生油,以及市场上销售的散装豆油。测定后发现,几乎所有品牌的塑料桶装食用油中,都含有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据推断,食用油中检出的增塑剂,主要来源于塑料容器。这种增塑剂对男性生殖系统有毒害作用。 台湾最近爆出了食品添加有毒塑化剂的案件,说是饮料里的“起云剂”含有“塑化剂”,吃了会使性别错乱、生殖器变短。事件牵涉很多食品,饮料、果酱、益生菌粉都有牵连。专家称,塑化剂的毒性远高于三聚氰胺,还广泛分布于各种食物内。对此,人们最想知道的是,起云剂是什么,有什么用?塑化剂是什么,对人体有哪些危害?我们该如何分辨食品有没有添加塑化剂?如果吃了含有塑化剂的食物,我们怎么才能消除这个危害? 塑化剂用来增加材料柔软性 塑化剂(Plasticizers),或称增塑剂、可塑剂,是一种增加材料的柔软性等特性的添加剂。它不仅使用在塑料制品的生产中,也会添加在一部分混凝土、墙版泥灰、水泥与石膏等材料中。在不同的材料中,塑化剂所起的效果也不同。在塑料里,它可以使塑料制品更加柔软、具有韧性和弹性、更耐用。 塑化剂种类很多,但最常被使用的是DEH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它主要用在PVC(聚氯乙烯)塑料制品中,例如保鲜膜、食品包装、玩具等。
塑化剂这种化学品对人真正的危害是什么?
塑化剂,或称增塑剂、可塑剂,是一种增加材料的柔软性或是材料液化的添加剂。其添加对象包含了塑胶、混凝土、乾壁材料、水泥与石膏等等。同一种塑化剂常常使用在不同的对象上,但其效果往往并不相同。
塑化剂种类多达百余种,但使用得最普遍的即是一群称为邻苯二甲酸酯类的化合物。据统计2004年全世界的塑化剂市场,总量约在550万吨左右并朝600万吨迈进。6月1日卫生部紧急发布公告,将邻苯二甲酸酯(也叫酞酸酯)类物质,列入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
塑化剂影响塑胶制品中的塑化剂会因为储存的温度、时间、pH值而释出到环境之中,塑化剂影响因此塑化剂在我们的环境中几乎是无所不在,塑化剂影响不管是在空气、土壤、水源皆可检测出其含量,塑化剂影响然而即使环境中所含浓度并不高,可是经由食物链浓缩的因素,塑化剂影响人体无意间所摄入的塑化剂浓度,可能比环境中的浓度还要高达至上千倍。而在日常生活中的塑胶制品。
塑化剂对人体的影响: 当孕妇体内的塑化剂浓度越高,男宝宝的荷尔蒙浓度就会降低,大约5岁左右就容易出现女性化行为,例如喜欢玩洋娃娃、爱扮演公主等;8岁以下的小女生,则容易出现乳房提早发育、月经早来、青春期早熟的现象,也会增加罹患乳癌的机率。「塑化剂」属「环境荷尔蒙」,若长期暴露过量,不但会干扰内分泌,还可能使男童容易出现女性化行为倾向,女童亦会出现性早熟症状。
什么是塑化剂,塑化剂的危害,
中文名称:增塑剂英文名称:plasticizer 定义:能降低高分子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并提高塑性的助剂。 增塑剂,又称塑化剂(台湾汉语,就是大陆汉语之增塑剂)。是工业上被广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剂,在塑料加工中添加这种物质,可以使其柔韧性增强,容易加工,可合法用于工业用途。2011年5月起台湾食品中先后检出DEHP、DINP、DNOP、DBP、DMP、DEP等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成分,药品中检出DIDP。截止6月8日,台湾被检测出含塑化剂食品已达961项。6月1日卫生部紧急发布公告,将邻苯二甲酸酯(也叫酞酸酯)类物质,列入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
1、可能会造成小孩性别错乱,包括生殖器变短小、性征不明显。 塑化剂的危害
2、目前虽无法证实对人类是否致癌,但对动物会产生致癌反应。 3、邻苯二甲酸酯可能影响胎儿和婴幼儿体内荷尔蒙分泌,引发 激素失调,有可能导致儿童性早熟。 塑化剂进入人体内能排出吗? 实验显示,进入人体内的塑化剂可以被人体排出,目前没有证据表明DEHP具有蓄积性。动物试验发现,绝大部分DEHP在24~48小时内会随着尿液或粪便排出体外。48小时内停止摄入含有塑化剂的产品,体内DEHP浓度便会快速地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