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少数民族服饰有哪些特色
傣族云南少数民族着装介绍【傣族】 傣族是云南省物有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南部和西部的河谷平坝地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是傣族主要的居住区。傣族生活的地方,都是热带、亚热带地区,那里气候温热,山林茂密、物产丰富。傣族服饰也就充分体现了这些地理特点。傣族服饰不仅给人一种强烈的美感,又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傣族服饰中男子的服饰比较朴实大方,上身为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净色长裤,多用白色、青色布包头。这种服装在耕作劳动时轻便舒适,在跳舞时又使穿着者显得健美潇洒。傣族女子的服饰则绚丽多彩,充分展示了她们的活力与性感。傣族女子上身着各色紧身内衣,外套浅色大襟或对襟窄袖衫,下身着花色统裙,裙上织有各种图纹,傣族女子喜将长发挽髻,在发髻上斜插梳,簪或鲜花作装饰,并喜欢佩带金、银饰品,在小蛮腰上系一根精致银腰带。这样的服饰把她们装扮得妖美玲珑,婀娜多姿。她们仿佛一只只美丽的孔雀,优雅娴静。 云南白族【云南白族服饰】 凤凰帽”盛行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邓川一带,那里的姑娘对“凤凰帽”可是情有独钟。白族姑娘用两片姑娘用两片鱼尾形的帽帮缝合成凤凰鸟似的帽身,后帽檐有二寸来长、稍稍上翘的“凤尾”,前帽檐正中有用白银镶边的帽花,帽花边缀满了玉石饰品,帽花上还插着一朵五彩丝绸花。无论是谁见了“凤凰帽”,都会夸赞它的美丽。 传说凤凰帽为为了纪念一对不畏强暴,为民除害的孪生姐妹。很久以前在大理洱源一带有一对孪生姐妹,她们不但聪明美丽而且勤劳勇敢。在一年秋收季节里,由于她们的辛勤劳作换来了五谷丰收,各种各样美丽的鸟儿在凤凰的带领下来自她们表示祝贺,凤凰还把自己的帽子送给了这对姐妹。美伦美奂的凤凰和美丽姐妹成为了残暴国王眼中的猎物。这位国王平时鱼肉人民,祸害乡里,人民早就怨声载道,他不仅想把凤凰据为己有,还垂涎于孪生姐妹的美色。国王把姐妹俩捉进宫中,姐妹俩为捍为自己的纯洁而与国王勇敢搏斗,并机警地杀死了这人暴君,为民除害。为了缅怀这对勇敢的孪生姐妹,洱源、邓川一带的白族姑娘都戴起了“凤凰帽”而且世代相传。 “凤凰帽”是白族姑娘纯洁美丽、机智勇敢的象征。了解了凤凰帽的传说,当您看到戴凤凰帽的白族姑娘时,您一定会由衷地感觉到她们的美丽。 以白族人生活为蓝本的影片《五朵金花》,曾经风靡中外。影片中苍山,洱海的美景。蝴蝶泉边的歌声,三用街的赛马会令人魂萦梦牵。英俊的白族小伙阿鹏,美丽的白族姑娘金花,所穿着的民族服饰,更是给观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白族人崇尚白色,认为白色的衣服最大为尊贵。男子多穿白色对襟上衣,外着对襟短褂,下着白色长裤。女子服饰更为艳丽,色彩对比艳明,穿着白色,浅蓝色,粉红色等右衽上衣,外玫瑰红,紫红,黑,蓝色的褂子。未婚少女梳独辫,末端系着鲜红的头绳。然后将独辫绕在白色头巾上,腰系绣花短围腰。把白族姑娘装扮得像是一朵朵艳丽的山茶,亭亭玉立。 白族的服饰历史悠久,在一千八百年前,白族人就织出了著名的“桐华布”。早在“南诏”、“大理”时期,白族服饰就已具有了独特的民族特色。 大理有“文化古城,妙香佛国”之称。白族人热爱生活,有爱花、爱美的传统。“云南茶花甲天下,大理茶花甲云南”。大理白族视茶花为美的象征,在家里的房前屋后遍植茶花,在衣服上也要饰以茶花,在衣服色彩的选择上,也喜欢用白上衣配红坎肩,就象在春雪中绽放的山茶花一般。白族服饰,美观大方,朴实、健美,这样的服饰充分体现了他们的审美观和对生活的热爱。 云南撒尼人【云南撒尼人的服饰】 撒尼人是彝族的一个支系,分布于云南省石林县境内。他们勤劳、善良、活泼。别以为撒尼人与撒梅人的名称只差一个字,服饰会很相似,其实撒尼人与撒梅人的服饰截然不同。著名影片《阿诗玛》就是根据彝族撒尼人著名民间长诗改编的。影片吸引成千上万的人们来到阿诗玛的故乡——石林。影片中阿诗玛和阿黑哥的服饰就是彝族撒尼人的服饰。撒尼人的服饰在彝族可是颇具特色的。撒尼男子是用麻布缝制的对襟式无袖短褂,绣以图案式花纹,缀以蓝色或其它色布的衣边,穿着在身,显得大方、朴素、健美。 撒尼女子头上戴五彩花帽,这种花帽由各种颜色的条带拼镶而成,顶端与双耳垂直的地方,插有一对三角形绣花的角,当姑娘有了心爱的人,就会把它们取下来,作为信物送给他。帽檐上下两端用银泡、白珠或贝壳来装饰。用数串小珠串系于双耳边,一直垂到胸前,走起路来叮珰作响,吸引人们的视线。撒尼女子上衣为右开襟高领长衫,领口和袖口用彩色花布或精美的刺绣的镶边。腰间系一块红色或黑色的围腰,围腰上也绣着各种彩色花纹图案,下着彩带镶边的蓝色、白色、黑色长裤,穿绣花布鞋。这样的服饰把撒尼姑娘衬托得俊俏秀丽。 撒梅人是彝族的一分支,分布于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红河州、楚雄州等地。“鸡冠帽”是撒梅人服饰最具特色的地方。“鸡冠帽”是用硬布剪成鸡冠形状,在表面上绣上各种花卉,有的还用无数个银泡镶边。鸡冠帽戴在姑娘头上,银光闪闪,光彩有夺目。把勤劳的撒梅姑娘打扮得更加婀娜多姿。 关于“鸡冠帽”的由来有一个传说。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对人人羡慕的彝族情侣,姑娘美丽善良,小伙勤劳勇敢,他们整天形影不离,白天一起上山牧羊,晚上一起和伙伴们对歌跳舞。不但人人羡慕这对人间鸳鸯,森林中的魔王也在妒忌他们的爱情,发誓要将他们拆散。在一个月夜里,当他们在森林里约会时,魔王找到了下手的机会。小伙为了保护姑娘,而勇敢地与魔王搏斗,不幸惨遭杀害。姑娘也机智地逃走,在明亮的星星和月亮的指引下,姑娘逃到了一个山寨,魔王一直紧追不放,这时山寨中的雄鸡突然鸣叫,叫声吓跑了魔王,姑娘得以幸免。聪明的姑娘悟出魔王惧怕雄鸡的鸣叫,于是她抱起一只雄鸡跑回森林,在雄鸡的叫声中,她的情人居然复活了。从此,魔王不敢再来招惹他们。不久姑娘与小伙结为了夫妻,过着幸福的生活。 于是雄鸡驱魔的传说在彝族撒梅人中广泛流传,姑娘把象征吉祥幸福的“鸡冠帽”戴在头上,希望雄鸡永远保护自己,镶在帽上的银泡代表的是星星和月亮,表示前途光明。“鸡冠帽”寄托着撒梅姑娘对幸福的向往,同时它也把撒梅姑娘装扮得更加娇艳动人。 云南彝族【云南彝族服饰】 彝族人口众多,分布很广,云南省全省都有分布。由于其支系众多,支系间由于地域的差别,其服饰也千变万化,绚丽多姿,各具特色。以下所介绍的是部分云南彝族服饰。 彝族的绣花衣 云南彝族妇女大多擅长挑花刺绣,在彝族地居住地区,彝族妇女都穿着精美的花衣裳。彝族妇女的服装多为宽边大袖的左衽衣服,在衣服的胸襟、背肩、袖口或整件衣服上用红色、金色、紫色、绿色等颜色的丝线挑绣各种花纹图案,在衣领上还镶嵌有银泡。此外,彝族妇女还喜欢在头巾、衣襟、坎肩、衣裳的下摆、围腰、腰带、裤脚、裙边等处绣上各式色彩鲜艳、寓意深刻的花纹图案作为别出心裁的装饰。 挑花刺绣是彝族服饰的特点。彝族妇女几乎人人都是挑花刺绣的能手,她们从小就在母亲的指导下学习绣花、挑花、补花的技巧,学习平绣、绉绣、缠绣、帖绣等针法。彝族姑娘的嫁衣,是彝族长辈和小伙衡量姑娘才能的标志。彝族姑娘若不会绣花或绣得不好,就算人长得再漂亮,也难找到如意郎君。彝族妇女的服饰从头到脚都有各式各样的绣花,每一朵花都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都值得作为民族刺绣标本去研究它,去保存它。 纳西族【纳西族披星戴月】 纳西族是居住在云南省丽江地区的一个古老民族,他们的服饰中最具特色的当属“披星戴月”衣。 纳西族女子上身着长过膝盖的大褂,宽腰大袖,腰系百褶围腰,下着长裤,背披披肓。这种披肩是用羊皮去毛、洗净、硝白,而后缝制而成的,然后在披肩上绣上两条白布带,劳动时就将披肩的布带拉到胸前十字交叉系紧,看上去犹如七颗闪亮的星星围着一轮明月,人们把这种着装称为“披星戴月”。“披星戴月”衣即美观又防风雨还耐磨损。 “披星戴月”衣是纳西族妇女勤劳善良美好品质的象征。古时,纳西族男子多外出经商,生产劳动的担子全落在纳西族妇女肩上,她们起早贪黑的劳作还是无法将活干完,于是就把星星月亮绣在披肩上,人此就能“星星月亮永长生,白天黑夜干活忙”了。看见纳西族女子穿着“披星戴月”衣,您是不是觉得她们很美丽很勤劳呢? 景颇族【景颇族】 景颇族也是云南物有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的山区。景颇族的服饰风格粗犷豪放。景颇族男子多穿黑色圆领对襟上衣,下身着短而宽大的黑裤,包黑布或白布头巾,头巾两边以彩色小绒球作为装饰。出门时肩上挂筒帕,腰间挎长刀,简直就是一个气宇轩昂、矫勇彪悍的武士。景颇族女子多穿着黑色对襟或左衽短上衣,下着黑红相间的统裙,用黑色布条缠腿,节日喜庆时,盛装的女子上衣上都镶有很多的大银泡,领上佩戴六、七个银项圈和一串响铃式银链子,耳朵上戴一对很长的银耳环,手上戴着粗大且刻有花纹的银手镯作为装饰。行走舞动时,银饰叮珰作响,别有一番韵味。 许多景颇女子还将藤圈涂上红色或黑色的漆,围在腰间,来装扮自己,她们认为谁的藤圈越多谁就越美,这可是一种独特的审美观。
少数民族服饰?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fr=&pv=&ic=0&z=0&se=1&word=%C9%D9%CA%FD%C3%F1%D7%E5&s=0上百度,随便搜索.
中国的小数民族的传统服装是什么样子的?
中国各少数民族日常生活以及节庆礼仪场合穿用的民族服装。中国55个少数引民族的着装,由于地理环境、气候、风俗习惯、经济、文化等原因,经过长期的发展,从而形成不同风格,五彩缤纷,绚丽多姿,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彝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彝族人民创造了无愧于人类的灿烂文化。彝族传统服饰既是物质财富又是精神财富,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彝族支系繁多,各地服饰差异大,服饰区别近百种,琳琅满目,各具特色,不仅有地区、性别、年龄之分,还有盛装、常装之别,而且有婚服、丧服、战服以及毕摩服等专用服饰。各种服饰款式、装饰纹样和装饰品是同他们民族的历史、生产、生活、宗教信仰、婚姻恋爱等联系在一起的,它包含着特定的社会内容和丰富的民族感情,形成了彝族的特殊标志,记载了彝族人民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和发展。
彝族的服饰和图案,都有它的传说和历史渊源,代表着彝族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文化层次。每一种服饰款式、图案均表示一定的含义。如:羊皮褂大部分是住在三台、赵家店、昙华、桂花等地的彝族的生活服饰,男女老少都喜欢穿。有的彝族青年男女结婚时喜欢在衣服、围腰、鞋面上绣上石榴,意思是多子多福;绣上桃子,祝福夫妻白头到老;绣上牡丹,象征聪明美丽;绣上灯笼花,表示喜庆欢乐。有的彝族妇女把“踏歌”的歌舞形式,巧妙地绣在裤脚、腰带上,走起路来,“踏歌”图案就上下左右摆动,像踏歌动作一样,再现了彝族人民能歌善舞的性格特点。许多彝族服饰都把各种花卉、植物及农作物的根、叶、花、果和各种动物,如虎、狗、羊、鹿、兔以及链子、砍刀、斧头等作为刺绣图案的素材,有的将虎、猫、花、鸟同时绣在围腰上,形成一幅花鸟图。有的在衣服的托肩、袖口、裤脚等部位绣上带刺的藤条纹,表示“以物降物”,保护人身安全。
据有关方面统计,仅云南彝族的不同服饰可区别至近百种。除小凉山的彝族穿裙子以外,云南其他地区的彝妇女都穿长裤,许多支系的女子长裤脚上还绣有精致的花边,已婚妇女的衣襟袖口、领口也都绣有精美多采的花边,尤其是围腰上的刺绣更是光彩夺目。滇中,滇南的未婚女子多戴鲜艳的缀有红缨和珠料的鸡冠帽,鸡冠帽常用布壳剪成鸡冠形状,又以大小数十、数百乃至上千颗银泡镶绣而成。居住在山区的彝族,过去无论男女,都喜欢披一件“擦耳瓦”——羊皮披毡。它形似斗蓬,用羊毛织成,长至膝盖之下,下端缀有毛穗子,一般为深黑色。
云南彝族妇女大多擅长挑花刺绣,在彝族地居住地区,彝族妇女都穿着精美的花衣裳。彝族妇女的服装多为宽边大袖的左衽衣服,在衣服的胸襟、背肩、袖口或整件衣服上用红色、金色、紫色、绿色等颜色的丝线挑绣各种花纹图案,在衣领上还镶嵌有银泡。此外,彝族妇女还喜欢在头巾、衣襟、坎肩、衣裳的下摆、围腰、腰带、裤脚、裙边等处绣上各式色彩鲜艳、寓意深刻的花纹图案作为别出心裁的装饰。
彝族服饰的独特风格早已形成,千百年来,彝族服装至今仍保其民族特色,其服饰艺术是彝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彝族服饰伴随着彝族社会的发展不断改革提高,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艺术水平。
阿昌族折叠
阿昌族的服饰简洁、朴素、美观。男子多穿蓝色、白色或黑色的对襟上衣、下穿黑色裤子,裤脚 短而宽。小伙子喜缠白色包头,婚后则改换黑色包头。有些中老年人还喜欢戴毡帽,青壮年打包头时
总要留出约40厘米长的穗头垂于脑后。男子外出赶集或参加节日聚会时,喜欢斜背一个“筒帕”(挎
包)和一把阿昌刀,更显得英俊而潇洒。 妇女的服饰有年龄和婚否之别。未婚少女平时多着各色大襟
或对襟上衣、黑色长裤,外系围腰,头戴黑色包头。梁河地区的少女也喜欢穿筒裙。已婚妇女一般穿
蓝黑色对襟上衣和筒裙,小腿裹绑腿,喜用黑布缠出类似尖顶帽状的高包头,包头顶端还垂挂四五个
五彩小绣球,颇具特色。每逢外出赶集、做客或喜庆节日,妇女们都要精心打扮一番。她们取出珍藏
的各种首饰,戴上大耳环、花手镯,挂上银项圈,在胸前的纽扣上和腰间系挂上一条条长长的银链,
此时的阿昌族妇女,全身银光闪闪,风采万千。 当你走进阿昌族山寨,你还会发现阿昌族青年男女都
喜欢在包头上插饰一朵朵鲜花。这朵朵鲜花,不仅美观,而且他们还视之为品性正直、心灵纯洁的标
志
白族折叠
女子穿白上衣、蓝裤、黑紫丝绒背心,扎绣花围腰,用花包头、银首饰,着百节鞋(翘头绣花鞋)。男子为白衣裤、黑背心、白或蓝布包头,绣花挂包;高寒地区常穿羊皮披肩白族服装
保安族折叠
女穿高领大襟花短衣、镶花边长背心,罩盖头,穿双梁鞋。盖头还是回、东乡、撒拉等族的女子头饰,通常披垂及腰,婚前用绿色、婚后黑色、老年白色。男子冬季穿斜襟皮袄、春夏为白衬衫,黑背心,白布便帽,挂保安刀。保安刀挂于腰左边,刀把叠嵌“十样景”图案。十分惹人喜爱
布朗族折叠
女穿黑色或红绿纹相间的统裙,扎大包头。男穿无领上衣、黑色宽大长裤,黑或白布包头
凉山州彝族结婚穿婚纱还是彝族服装吗
凉山的话 一般都是民族服装 有些男的会穿西装 但女的差不多都穿的民族服装
彝族的服装是用什么做的?
彝族服饰,各地不尽相同.凉山、黔西一带,男子通常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宽裤脚长裤,有的地区穿小裤脚长裤,并在头前部正中蓄小绺长发头帕,右方扎一钳形结.妇女较多地保留民族特点,通常头上缠包头,有围腰和腰带;一些地方的妇女有穿长裙的习惯.男女外出时身披擦尔瓦.首饰有耳坠、手镯、戒指、领排花等,多用金银及玉石做成.
云南本土民族服饰介绍图片哪里有啊?
云南本土民族服饰(图片及文字)介绍
阿昌族男子服饰受附近傣族和汉族影响,穿蓝黑色或白色对襟上衣,下着黑长裤,未婚男子打白布包头,已婚后改为青布包头,青壮年留四五十厘米长的包头布在脑后或在包头上插花,喜佩“阿昌刀”。已婚女子一般穿中长而袖窄的对襟衣和及膝筒裙,以黑布裹绑腿,双袖肘部镶饰白布条,用黑或蓝布包头。未婚女子穿裤不穿裙,梳发辫盘于头顶,用三指宽布围在辫子里圈。女子喜欢在包头上插花,多在颈上戴三四圈银项圈,扣上长挂银链,腰间系银链,头、手、腕上戴银泡花镯,耳戴银耳环。
壮族服饰的主要特色在于运用精美的壮锦制作衣物,并使用银泡等饰品。云南文山等地壮族女子穿深色偏襟或大襟衣,紧身短小,而且有密密的纽扣,下摆翘起,呈荷叶状,上面绣有五彩花纹,下配筒裙或百褶裙;扎绣花头帕,穿绣花翘头鞋。婚丧年节则穿偏襟银泡衣裙,头插各种银饰品。男子穿大襟或对襟短衣,长裤,以青、蓝布缠头,束腰带,用白布作绑腿。
白族男女都崇尚白色,以白色为尊贵。大理地区的男子多穿白色对襟衣,外套黑领褂,或数件皮质、绸缎领褂,俗称“三滴水”,腰系皮带或绣花兜肚,下着蓝色或黑色长裤。在云南洱源县西山区,每个成年后的白族男子都身挎一个小巧玲珑的绣花荷包,荷包上绣着“双雀登枝”、“鸳鸯戏水” 等字样。绣荷包是爱情的象征,它是白族姑娘聪明智慧的结晶。女子服饰则各地不一,大理地区多穿白上衣,红坎肩,或浅色蓝上衣,外套黑丝绒领褂,腰系绣花短围腰,下着蓝色宽裤,足穿绣花“百节鞋”。未婚妇女梳独辫子盘于头顶,并以鲜艳的红头绳绕在白色的头巾上,红白相衬,相得益彰。腰系绣花短围腰,更显得色彩鲜明,美观大方。已婚妇女改为挽髻。洱海东岸妇女则梳“凤点头”的发式,用丝网罩住,或绾以簪子,均用绣花巾或黑布包头。白族妇女有佩带耳环、手镯的习俗。居住在大理洱源县的白族妇女喜欢的一种头饰叫“登机”,它是姑娘心灵手巧的标志。
布朗族穿着简朴,男女皆喜欢穿青色和黑色衣服,妇女的衣裙与傣族相似,上穿紧身短衣,头顶挽髻,用头巾缠头,喜欢戴大耳环、银手镯等装饰。姑娘爱戴野花或自编的彩花,将双颊染红。男子一般穿黑色或青色宽大长裤和对襟无领上衣缠头巾。成年男子喜爱纹身。
藏装的基本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肥大。直线宽边,色彩对比强烈。男女藏袍均习惯以粗纺厚毛呢为料,左襟大,右襟小,一般在右腋下钉一个纽扣,或是用红、蓝、绿、雪青等色布做两条飘带,穿时结上。男式藏袍多为黑、白两色,领围、袖口、衣襟和底边,镶上色布或绸子底边,古朴浑厚。夏天或劳动时,一般只穿左袖,右袖从后面拉到胸前搭在左肩上,也可左右袖均不穿,两袖束在腰间,古铜色的皮肤袒露于外,雄风凛凛,彪悍刚健。女式藏袍,分有袖和无袖的两种,夏秋两季的藏袍无袖。里面多衬有红、绿等色彩鲜艳的衬衣,衬衣翻领在外,衣袖要长于胳膊一至二倍,长出部分,平时卷起,舞蹈时放下,舒展飘逸,潇洒自如。藏族的帽子式样繁多,各地均有不同,拉萨等地以金宝顶帽为最多,用金丝或银丝绣织图案,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金花帽是男女老幼都喜欢戴的民族帽。男女穿的藏靴,底高二寸,靴腰高至小腿以上,靴面用红绿相间的毛呢装饰,绣有图案花纹。靴头向上隆起。藏族男女喜欢佩饰。耳穿大环,手腕金银,顶戴珠链,尤其是在腰间,男挎长剑,女佩腰刀,更显得粗犷彪美。
傣族妇女的穿着打扮,是全世界最美丽的,它就像孔雀开屏一样,五彩缤纷,美不胜收,令人叹为观止。只要了解情况的人,都觉得这话一点也不算夸张。傣族妇女一般都长得身材苗条,面目清纯娇美,看上去婷婷玉立,仪态万方,因此素有“金孔雀”的美称。她们不仅长得美,而且还善于打扮,用独具特色的服饰把自己装扮得一个个如花似玉。傣族妇女一般喜欢穿窄袖短衣和统裙,把她们那修长苗条的身材充分展示出来。上面穿一件白色或绯色内衣,外面是紧身短上衣,园领窄袖,有大襟,也有对襟,有水红、淡黄、浅绿、雪白、天蓝等多种色彩。现在多是用乔其纱、丝绸、的确良等料子缝制。窄袖短衫紧紧地套着胳膊,几乎没有一点空隙,有不少人还喜欢用肉色衣料缝制,若不仔细看,还看不出袖管,前后衣襟刚好齐腰,紧紧裹住身子,再用一根银腰带系着短袖衫和统裙口,下着长至脚踝的统裙,腰身纤巧细小,下摆宽大。傣族妇女的这种装束,充分展示了女性的胸、腰、臀“三围”之美,加上所采用的布料经柔,色彩鲜艳明快,无论走路或做事,都给人一种婀娜多姿、潇洒飘逸的感觉。
傣族男子一般都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衫,下穿长管裤,用白布、青布或绯布包头,有的戴呢礼帽,显得潇洒大方。
傣族无论男女,出门总喜欢在肩上挎一个用织绵做成的挎包(筒帕)。挎包色调鲜艳,风格淳朴,具有浓厚的生活色彩和民族特色。图案有珍禽异兽,树木花卉或几何图形,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每一种图案都含有具体的内容,如:红、绿色是为了纪念祖先;孔雀图案表示吉祥如意;大象图案象征着五谷丰登,生活美好;充分表现了傣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德昂族的服饰,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男子多穿蓝、黑色大襟上衣和宽而短的裤子,裹黑、白布头巾,巾的两端饰以彩色绒球。妇女多穿藏青色或黑色的对襟短上衣和长裙,用黑布包头,上衣襟边镶两道红布条,用四五对大方块银牌为钮扣,长裙上织有彩色的横条纹。青年人不论男女均喜欢佩戴银项圈、耳筒、耳坠等首饰。
在德昂族的服饰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妇女身上的腰箍。按德昂人的习惯,姑娘成年后,都要在腰部佩戴上数个、甚至数十个腰箍。腰箍大多用藤蔑编成,也有的前半部分是藤蔑,后半部分是螺旋形的银丝。藤圈宽窄粗细不一,多漆成红、黑、绿等色。有的上面还刻有各种花纹图案或包上银皮、铝皮。这一独特的习俗是唐代德昂族先民——茫人部落以“藤篾缠腰”为饰习俗的延续。德昂族认为,姑娘身上佩戴的“腰箍”越多,做得越精致,越说明她聪明能干、心灵手巧。因此,成年妇女都佩带腰箍并以多为荣。
此外,在德昂族的饰品中,五彩斑斓的绒球也颇具特点。男子包头巾的两端、胸前,妇女衣服的下摆、项圈上,男女青年的耳坠上和筒帕的四周都装饰有彩色的绒球。这些绒球如同朵朵鲜花开放在他们的胸前和项颈间,鲜艳夺目,别具一格。 过去,德昂族还有漆齿纹身之俗。一般在手臂,大小腿和胸部刺以虎、鹿、马、花草等动植物图案或傣文经咒。
独龙族男子过去用一方毯披于背后,由左至右掖,拉向胸前系结,下身穿短裤,惟遮掩臀股前后。女子用两方长布,从肩部斜披至膝,左右围向前方。男女皆散发,前齐眉、后齐肩,左右皆盖耳尖。两耳或戴环或插精制的竹筒。现在独龙族普遍穿上了布料衣装,但仍在衣外披覆条纹线毯。 独龙族的佩饰颇具特色,男女均喜欢把藤条染成红色作为手镯和腰环饰物。男子出门必佩砍刀、弩弓和箭包;妇女头披大花毛巾,项戴料珠。独龙族纺织手艺比效发达,所织麻布线毯质地优良,色彩谐调,特色鲜明。
哈尼族崇尚红色、蓝色,擅长染色工艺,带有神话色彩的传统图案极其丰富,典型的样式是少女的“龟背装”。
女子穿大襟上衣,银纽扣,配长裤,坎肩上有挑花边饰,系绣花围腰。有的地区的女子穿对襟衣,里面穿缀有银饰的胸罩,配短褶裙,打挑花绑腿,平时多赤脚,喜庆的日子里穿绣花鞋。女子头饰,婚前多编辫子,婚后多盘发,以布缠头或戴帽子。
男子穿对襟上衣和长裤,以自己织染的藏青色土布为衣料,束绣花腰带,以白布或黑布包头,老人戴瓜皮帽;有的地区的男子也穿右衽大襟衣,在大襟边缘缀两行银饰。
中国各地的回族人比较多,在云南他们的服装与居住地的汉族人的服装已基本相同。回族信奉伊斯兰教,认为白色是圣洁之色,其代表性的服饰是男子的无沿小白帽和女子的盖头。
中国各地的回族人比较多,他们的服装与居住地的汉族人的服装已基本相同。回族信奉伊斯兰教,认为白色是圣洁之色,其代表性的服饰是男子的无沿小白帽和女子的盖头。
花色繁多的筒裙和挎包是景颇族享有盛誉的传统手工艺品,而戴在女子腰间雕刻精美的藤篾圈则是爱情的信物。
女子穿对襟或大襟短衣,多为黑色,配红色棉毛混纺的筒裙,束腰带,围藤、竹、草编制的腰箍,腿上套花护腿和藤圈。少女戴红色头帕,喜庆日子里穿黑绒上衣,上面装饰有银泡、银甩或银币,戴料珠和银质的项链、项圈、耳环、手镯等首饰。已婚女子包黑头巾。
男子穿圆领对襟上衣、肥短裤,缠头巾,以黑色居多。青年男子一般缠裹两端绣花并缀彩色绒球的白头巾,中老年人缠黑包头。男子外出时佩带长刀、背火枪,还背挎包。
拉姑族其服饰上的主要特色是银泡装饰。
女子喜欢戴大银耳环、银项圈和手镯等饰品。有的穿黑布长衫,在衣裾镶缀几何纹彩色布作装饰,或者在前衣襟镶嵌银泡、银牌,下面穿长裤或筒裙;有的穿无领的齐腰短衫,让白内衣露在筒裙外面,用以模仿喜鹊的颜色,意为与喜鹊争艳。穿着这两种衣服时都用黑长巾包头,长巾的两端垂穗。
男子也有戴银质手镯、项圈的。他们通常穿对襟短衣,套黑面白里的坎肩或褂子,穿斜拼的肥裆长裤,一般剃光头,缠包头或戴帽子,帽子一般用三角形黑布拼缝,顶端缀彩色的穗子。
云南苗族分支众多,居住分散,服饰丰富多样,因性别、年龄各异,有常装、盛装之分。其服饰的主要特征是镶绣、织补、蜡染工艺精湛,银饰丰富,崇尚青、蓝、白等颜色。
女子一般穿大襟或对襟衣,配百褶裙或长裤,但不同地区的苗族女子的服饰风格会有极大的区别。有的地区的女子穿宽松长裤,系绣花围裙,包头帕,衣裾上镶花边;有的地区的女子穿或长或短的百褶裙,系围腰,裹绑腿,银饰多达几十种;有的地区的女子穿的上衣多附披带、背牌、多层衣脚等配件,用挑花、蜡染、刺绣、色布补花等工艺进行装饰;有的地区的女子衣服上附有披肩领,下穿裙子,系围腰,后垂多条飘带;有的地区的女子在盛装的时候会罩一件缀有花披肩的外衣,以挑花、蜡染为饰,髻上还要缠帕或插木梳;还有的地区的女子喜欢穿藏蓝色的偏襟上衣,只设一粒纽扣,头上包挑花帕,或戴饰有花边的尖角帽。
男子穿对襟上衣或大襟长衫,配长裤,束腰带,打绑腿,一般会缠裹青布包头。有的地区的男子穿无扣白色麻布衣,佩绣花披领或披肩。
纳西族其服饰具有多民族文化交融的特征。纳西族崇拜青蛙,剪成蛙身形状的羊皮披肩寓意着青蛙图腾。其最具代表性的服饰是著名的“披星戴月”女装。
女子服装多为黑、白、蓝三种色调。有的地区的女子穿大褂,坎肩、长裤,披羊皮披肩,披肩上缀有七个圆形绣锦纹样,代表七星,肩两旁缀有日、月,以此代表女子“披星戴月”般的勤劳;有的地区的女子穿百褶长裙、短上衣,戴青布大包头,佩大型银耳环。
男子有穿大襟长衫、肥腿裤,系羊皮兜,扎绑腿的;也有穿短衫长裤的。老人则穿麻布制成的无领长衫、青布坎肩,系腰带。
主要分布于滇西南。怒族服饰中最有特色的是男女佩饰,他们喜爱用珊瑚、玛瑙、贝壳、料珠、银币、铜环和竹管等进行装饰。
女子一般穿麻布上衣,套大襟坎肩,穿青色长裙,用料珠、珊瑚或精致的竹管等做首饰。已婚女子会在裙上装饰花边。有的地区的女子在女裙外面用彩条缠裹,束腰带;有的地区的女子喜欢用红藤缠绕于头部;还有的地区的女子包头帕。
男子穿大襟长衫或短上衣,裤子分短裤和长裤两种,系腰带,束发,缠青布或白布包头。外出的时候要佩带砍刀、弩弓和箭包等物品。
主要分布于云南省。普米族信仰“东巴教”,传说中的东巴女神穿白色衣裙,骑白骡,只饮清泉和牛羊奶,因此普米族有崇尚白色的习俗。
有的地区的女子穿大襟上衣,配百褶长裙,束彩带,披羊皮披肩,扎黑布大包头,编发辫,扎牦牛尾毛和丝线并盘在头顶,不乏野性之美;有的地区的女子穿白色大襟短衣,套绣花坎肩,穿长裤,系围腰,用红珠串装饰辫子,并将其盘在头帕上。女子在喜庆日子里会穿绣花鞋,佩戴珊瑚玛瑙、珠玉宝石的饰品。
男子的服饰是穿宽松的麻布短上衣和裤子,披羊皮坎肩,或穿藏式氆氇和呢质长袍,要打绑腿、佩腰刀。
傈僳族: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省。其代表性的服饰是象征美丽爱情的百褶裙、长衫,以及女子头上戴的“俄勒”和象征勇敢的“百布衣”。
女子服饰种类很多,有的穿浅色上衣,外套深色大襟坎肩,裙子宽摆多褶,长及脚面,戴红、白料珠等串成的帽子,胸饰料珠、玛瑙等串成的项链,且以多为美;有的穿大襟衣、长裤,系围腰,缠包头;有的穿前短后长的右襟上衣和短裤,系围裙,打护腿,用黄、绿、红、白等各种颜色的布装饰全身,据说这是为了表达对远方战士的思念和炫耀亲人的功绩。
男子穿条纹长衫或大襟短衣,肥腿裤,有的围白色围裙,套护腿,缠青蓝两色或红白两色头巾;佩带腰刀和熊皮箭包(或竹箭筒)。青年用贝壳带装饰胸、腰;年长的男子戴珊瑚、玛瑙耳坠。
主要分布于云南省。佤族人生活在气候温暖、翠竹环绕的阿佤山区,竹制品是他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佤族服饰的显著标志也是在身上戴许多竹篾圈或藤圈,未成年女子每增长一岁,就加一个脚圈。此外,佤族的服饰纹样也具有极强的象征意味。
女子穿黑色短衣和红黑相间的条纹筒裙,样式有长有短,扎裹腿,赤足,长发散披于脑后,戴银头箍、耳环、手镯、项圈、臂箍、腰箍、腿箍等多种装饰品,而且这些饰品都以粗犷为美。
男子穿黑色无领短衣,对襟,裤子又肥又短,用白、红或黑布缠头,穿耳孔并戴红、黑线穗。青年男子戴藤项圈、银项圈,赤足,身佩长刀。佤族人喜爱筒帕(挎包),它们多由各种颜色的棉、毛、丝、麻线制作而成,色彩鲜艳,图案丰富。筒帕不仅是必需的生活用品,而且也是定情的信物、美丽的装饰。
云南省瑶族服饰以五彩斑斓、灿烂绚丽著称,其中的挑花刺绣和丰富的头饰令人目不暇接。
女子服装有三种类型,一是大襟上衣配裤子;二是穿无领短衣,配百褶裙、裹腿;三是白裤瑶女子穿的无袖贯头型褂子,两侧不缝合,腰束长带,下配裤子。瑶族服饰纹饰斑斓,在衣身上有大面积挑花、织花,花纹以几何纹为多,色彩丰富而沉稳。女子在头顶盘髻,称为锥髻。此外,头饰有包布巾的,有头戴木板、巾幕四垂的,有支架高耸、覆以锦巾的,有插竹簪片、分发如燕尾式的,有戴弧形大银钗的,有戴尖顶帽的,还有锥髻插白雉尾的。各种银首饰也很丰盛。
男子多以布包头,有些地区男子仍保留蓄发梳锥髻、插白雉羽的打扮。服装则以青、蓝二色为主,外衣有对襟、斜襟、琵琶襟等款式的短衣和长衫。云南文山瑶族男子穿长衫,绣少量花纹,上饰红色绒球花。广西南丹瑶族穿白色灯笼裤,一般都打裹腿。
云南彝族世居深山峡谷,与世隔绝。其分支多,服饰种类也多,显著的服饰标志是男子头部的“英雄结”和斗篷“擦尔瓦”。云贵大部分彝族地区,女子穿无领上衣,配裤子,通常系围裙和腰带。高寒地区的人们常在衣外穿羊皮褂,少女戴鲜艳的头帕或缀有银泡的鸡形冠,成年男女缠包头。男子穿对襟上衣和宽肥的长裤,外套坎肩。服饰特征是,女子多穿镶边或绣花的大襟上衣,配百褶节裙,头覆绣花方帕或戴帽。男子穿黑色短衣,衣襟、袖口绣有花纹,长裤多褶,裤脚有宽有窄,头缠青蓝布帕,并在右前方扎一根约25厘米长的锥形“英雄结”,左耳戴黄、红大耳珠;一般都披形似斗篷的“擦尔瓦”或披毡。
《中国彝族传统服饰图典》用英语
"Chinese traditional dress yi TuDian" 《中国彝族传统服饰图典》望采纳!谢谢!
四川彝族服装
那自动化的东西现在还没在做彝族服饰,基本上是用缝纫机,只有珍贵的手工是最好的了.如果你需要可以联系我Q 三⑥零三柳贰二罢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