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篆刻?
篆刻是一种篆书加雕刻的艺术,是我国人民独创的优秀民族文化艺术遗产之一。它的历史已有3700余年。篆刻(印章)最初的作用是凭信和权威的象征。
秦以前的篆刻称为玺,汉代称篆刻为印或章,后来又叫做图书、图章、戳记等。由于印章主要是用篆体文刻制而成,所以统称为篆刻。
篆刻的历史大致可分为周秦、汉魏六朝和隋唐以后三个阶段。秦以前的古玺文字为籀文。秦代,籀书逐渐演变为篆书,印文也转用篆书。当时天子称玺,臣下称印。汉代的汉印由“小篆”演变为“缪篆”。汉印在秦印的基础上有了新的极其丰富的发展创造,在历史上最为突出。隋唐时期盛行大印,以至有的官印达三四寸之巨。多用朱文九叠文,隶书开始入印。
宋元以后,书画家、文学家、收藏家等纷纷刻书画印,出现了书简印、收藏印、斋堂馆阁印等,进一步促进了印学的发展。从此,印章由实用走向艺术欣赏的殿堂。
明代以后,治印成风,流派众多,名家辈出。延续至今,篆刻仍为我国人民所喜爱的一门艺术。它以方寸画面、简洁的线条,表现出毫壮飘逸和优美多变的万千气象,使其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什么是篆刻?印章的品种有哪些?
篆刻是什么?一百个人可能有一百个答案。老百姓说是戳子,邮递员说是印章,艺术家说是篆刻,小孩子说是石头。
战国古玺]
古玺是先秦印章的通称。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印章大多是战国古玺。这些古玺的许多文字,现在我们还下认识。朱文古玺大都配上宽边。印文笔划细如毫发,都出于铸造。白文古玺大多加边栏,或在中间加一竖界格,文字有铸有凿。官玺的印文内容有“司马”、“司徒”等名称外,还有各种不规则的形状,内容还刻有吉语和生动的物图案。
[秦印]
秦印指的是战国未期到西汉初流行的印章,使用的文字叫秦篆。看其书体和秦汉量,秦石刻等文字极相近,所有较战国古文容易认识。秦印多为白文凿印,印面常有“田”字格,以正方为多,低级职官使用的官印大小约为一般正方官印的一半,呈长方形,作“日”字格,称“半通印”。私印一般也喜作长方形,此外还有圆和椭圆的形式,内容除官名、姓名、吉语外还有“敬事”、“相想得志”、“和众”等格言成语入印。
[汉官印]
广义地说是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印的统称。印文与秦篆相比,更为整齐,结体平直方正,风格雄浑典重。西汉末手工业甚为发达,所以新莽时代,(?“新”为王莽的朝代名)的官印尤为精美生动,汉代的印章艺术登峰造极,?因而成为后世篆刻家学习的典范。
两汉官印以白文为多,皆为铸造。只有少数军中急用和给兄弟民族的官印凿而不铸,这在后面还要介绍。
[汉私印]
汉私印即为汉代的私人用印,是古印中数量最多、形式最为丰富的一类。不仅形状各异,朱白皆备,更有朱白合为一印,或加四灵等图案作为装饰的,进而有多面印、套印(子母印)、带钩印等。印文除了姓名之外,往往还加上吉语、籍贯、表字以及“之印”、“私印”、“信印”等辅助文字,钮制极为多样,充分显示了汉代工匠的巧思。两汉私印仍以白文为多,西汉以凿印为主,东汉则有铸有凿。
[将军印]
将军印也是汉官印中的一种。这些印章往往是在行军中急于临时任命,而在仓促之间以刀在印面上刻凿成的,所又称“急就章”。将军印风格独特,天趣横生,对后的艺术风格有很大影响。汉代的将军用印,普通都不称“印”而叫做“章”,这是军印的一大特点。
[汉玉印]
两汉玉印在古印中是十分珍贵稀少的一类。“佩玉”在古代也是名公贵卿和士大夫的一种高雅风尚。一般玉印制作精良、章法严谨、笔势圆转,粗看笔划平方正直,却全无板滞之意。由于玉质坚硬,不易受刀,也就产生了特殊的篆刻技法,即所谓的“平刀直下”的“切刀法”。又由于玉质的不易腐蚀受损,使传世下印得以比较好地保留了它的本来面目。
[魏晋南北朝印]
魏晋的官私印形式和钮制都沿袭汉代,但铸造上不及汉印精美。传世的给兄弟民族的官印,文字较多,用刀如刻如凿,书法风格表现为舒放自然,从而成为一个时期篆刻风格的代表。南北朝各国传世印章不多,官印尺寸稍大,文字凿款比较草率,官印未见铸印。
[朱白文印]
朱白文相间的印式在汉印中很见巧思,据说起自东汉。它的方式极为多样,朱白文字的位置安排及字数均可灵活变化不受局限。这里例举的数印就可见一斑。朱白的原则大致根据笔划多少而定,朱文大多笔划多少而定,朱文大多笔划较少,白文则相反,从而达到朱如白,白如朱的和谐效果,这类印大多工稳的私印,未见用于官印。
[子母印]
子母印又称“玺印”,起于东汉,盛行于魏晋六朝,是大小两方或三方印套合而成的印章。人印腹空,可以合宜地套进一方或二方小印,形成母怀子的形状。也有套进一方两印(如右栏“郭意”印)成一组三方的。在一方印章的体积中,兼备了几方印的使用价值,古代印匠的工艺水平由此可见。
[六面印]
传世六面印实物较少。这种呈“凸”字形的印章,上面的印鼻有孔,可以穿带而佩,鼻端作一小印,连同其余五个印面故称六面印。传世六面印的一种典型风格为带边白文,每字为一行,密上疏下,印文竖笔多引长下垂,末端尖细,犹如悬针,所以有“悬针篆”的俗名。这种风格虽然尚有笔意舒展、疏密相映的好处,但很容易流于庸俗,远不及汉印的相茂,故历来篆刻家只偶一为之。
[缪篆印](附鸟虫书)
缪篆印及与它相近的鸟早虫书均是汉印的“美术字”,前者屈曲回绕,?后者则在基础上加上了鱼形鸟头等装饰。这种文字最早多见于古代的兵器上或乐器的钟上,有的还依文字的笔划嵌以金丝,很有独特的风格。鸟虫书印只见于私印,以白文为多。
[杂形玺]
战国以来的印章中,杂形玺也是甚为别致的一类。其式样没有定例,大小从数寸至数分不等,变化极为丰富,除了方圆长宽更有凹凸形印、方、圆、三角合印,二圆三圆联珠,以及三叶分展状等,朱白都有,不胜枚举。杂形玺因其独特的谐趣与官印的庄严、沉着的要求不同,故只用于私印。
[图案印]
图画入印自战国到汉魏都有,以汉代为最多。又称肖形印或象形印。形式多样,简练生动,除了人物、鸟兽、车骑、吉羊、鱼雁等图案外,常见以吉羊的四灵(?龙、虎、雀、(凤、龟)入印的,这类印又称为“四灵印”。
[成语印]
成语印自战国开始就有,使用的格言、成语达百余种。如“正行”、“敬事”、“日利”、“日入千万”、“出入大吉”等,成语字数不等,自一、二字始,多达二十字,其用途除了表示吉祥之外,也有为死者殉葬之用。
[花押印]
花押印又称“押字”,兴于宋,盛于元,故又称“元押”。元押多为长方,一般上刻楷书姓氏,下刻八思巴文或花押。从实用意义上说历代印章大都有防奸辨伪的作用,作为个人任意书写,变化出来的“押字”(有些已不是一种文字,只作为个人专用记号),自然就更难以摹仿而达到防伪的效果,因而这种押字一直沿用到明清时代。
[封泥]
封泥又叫做“泥封”,它不是印章,而是古代用印的遗迹——盖有古代印章的干燥坚硬的泥团——保留下来的珍贵实物。由于原印是阴文,钤在泥上便成了阳文,其边为泥面,所以形成四周不等的宽边。封泥的使用自战国直至汉魏,直到晋以后纸张、绢帛逐渐代替了竹木简书信的来往,才有可能不使用封泥。后世的篆刻家从这些珍贵的封泥拓片中得到借鉴,用以入印,从而扩大了篆刻艺术取法的范围。基本训练与创作
[钮制]
古代的玺印大多有钮、以使在钮上穿孔系绶,系在腰带上,这就是古代的“佩印”方式。自汉代开始,以龟、驼、马等印钮来分别帝王百官。例如高级官史使用龟钮、驼钮、蛇钮则是汉魏晋时授与兄弟民族等官印常见的钮制。历代钮制形式为丰富,其中以坛钮、鼻钮、复斗钮为最常见,现将部分钮制列举于右,以见一斑。
[隋唐以来的官印]
官印到了隋唐时代,印面开始加大。随着纸的普遍应用,朱文逐渐替了白文。许多官印印背上开始有年号凿款。在文字上隋印多用小篆,并开始运用屈曲的“九叠文”入印(古代的“九”为数的终极,故有此名,并不一定要九叠,?可以随笔划的繁简而变化)以便填满印面。唐宋时代开始以隶楷入印,清代官印满文,?汉文两体兼用,同刻于一印之中。无明清代各代农民政权留下的官印,也是值得我们珍视的革命文物。
[宋元圆朱文印]
魏晋以来,纸帛逐渐代替竹木简札,到了隋唐,印章的使用已直接用印色钤盖于纸帛,到文人画全盛时期的元代,由文人篆写,印工携刻的印章已诗文书画合为一体,起到了鲜艳的点级作用,为书画所喜爱。在这个阶段,首先是宋未无初的书画家赵孟fu 对篆刻艺术人力提倡,由于书法上受李阳冰篆书的影响,印文笔势流畅,圆转流丽,产生了一种风格独特的印章一“圆朱文”的印,为后世的篆刻家所取法。
[兄弟民族文字的印章]
宋以来的兄弟民族在汉民族文化的影响下,曾依据汉字书法创造了本民族文字,并把他们的文字仿效汉字篆体用于官印,传也较少,所见的印文有金国(女真)书和元代八思巴文及西夏文篆书,其中有许多文字还不认识。
[今体字印章]
在汉字书法中,篆书由于具备很强的装饰性成为印章艺术的主体至今不衰。但秦汉以后,随着书体的演变篆书已不是印章使用的唯一的书体。除了唐宋的隶楷印章和元代的押字,在魏晋时代就出现了隶楷入印的先例。清以来的篆刻家亦好尝试以今体(隶、楷、行草)入印,其中不乏佳作。由此使我们认识到,印章艺术的体现并不限于某一书体的使用,关键在于章法、书法、刀法的高度运用能力。
[收集印 斋馆印 闲章]
印章发展到了唐宋两代,作为欣赏艺术的一支日益发展。用以收藏、鉴赏、校订的专用印记开始出现。钤之于书画藏品,种类繁多。“斋馆印”是以文人书房、住室的雅称刻制的印章,如“楼、阁、馆、巢、院、斋、轩、堂”不胜枚举,其实许多有名无实的(文征明就说过,他的书屋大都是建筑在印章上的)只不过是知识分子思想性灵的表现方式罢了。闲章源出古代吉语印,这些以诗文、成语、名言、俗谚入印的作品,进一步使篆刻由以往单纯的镌刻官职,名号的实用艺术,发展成为独立的具有文学含义的欣赏艺术、与诗文书画交相辉映。
怎样刻印章
如何学习刻章
工具/原料
刻刀、印泥(书画专用)、印床、毛笔、墨、拓包、拷贝纸、牙刷、镜子、剪刀、胶水、宣纸。
步骤/方法
篆刻章法:“章法”是指如何设计和布置印文,一字印,主要是把笔画均匀分开,二字印分左右式和上下式,左右式要以右向左进行,笔画均匀平整,上下式要注意字与字之间的疏密关系。对印面文字笔画多寡差别较大的印,古人有时以“宽可走马,密不容针”的方法处理,对多滑字不让其占地多,对少划字反给予较多的地位,以而使疏密对比更强烈,给人以深刻印象。有时还可以调整文字的异体和繁体。人为的安排疏密要彼此统一。三字印分为又一左二式、右二左一式、右至左三字排列式。布局可根据印面的大小,改变字体的形式,使空间显的相对协调。四字印分为顺序式,由右向左和由上到下。右一左三式、右三左一式布局,都需要拉长一个字体另外三个字相应缩小,右一中二左一需要拉长两边的字,中间的字要缩小。要做到均匀、恰当、得体。使印文安排得匀称妥贴。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将笔划故作盘曲的姿态填满空间,也不能如铅笔一样?板。一般以比划繁者不觉繁,比划少者不觉其少的处理方法为主(自己画图,在非线上做,有例子)写印稿:写印稿时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书法好的可根据印面的大小,直接在印面上写或写到拷贝纸上,书法不好的,可把拷贝纸直接放在要描的字上进行描摹。我们以‘印’为例,描的时候要用铅笔,依着‘印’字的轮廓涂墨,注意一定不要超过轮廓线。按顺序把‘印’字涂抹好。然后要把印稿上的文字上在石面上。
上石的方法有两种:1、水印法:首先准备一张透明的拷贝纸,然后把拷贝纸覆盖在印石的石面上,用手掌沿着印石的边缘在纸压出痕迹,接下来在压痕范围内用浓墨写下要刻的印稿,之后把印稿晾干,然后把墨迹干透的印稿(把描好的印字)翻过来覆盖在印面上,用毛笔蘸些清水涂抹在拷贝纸上,用干净的宣纸或纸巾吸干多余的水分,之后在印稿上覆盖上一张宣纸,用指甲盖儿在在毛边纸上轻轻的用力均匀的刮几遍,完毕后把宣纸和拷贝纸取下来就可以了。这样就把字印在石上了。拓上后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再用毛笔均匀的描一下。初学篆刻时基本上都用水印法写印稿。
2、反写法:将印稿写在透明度较好的拷贝纸上,然后把拷贝纸翻转过来用印石压着,上面放一个镜子,依照反写的印稿在印石上用毛笔描摹一遍,力求写得于原稿接近,然后对着镜子比较印稿,对不足之处作适当的修改。练习: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先从刻直线来练习。然后拿一块青田石,先在玻璃上垫上砂纸,用中指和拇指拿住印章的两面,中指按住印章顶面,在砂纸上摩擦。因为市场上买来的石料都含有蜡需要将其磨掉否则不容易上墨(注意:磨的时候只能单向摩擦,不能来回摩擦)磨平后,拿起来看是否平整,如果还不能确认印面的平整,要平放在玻璃上进行比对,看是否平稳。然后用毛笔在石料上画直线(直线比较简单,直接画在印面上即可)画的时候要沿着石料左侧边缘画一条线,然后转一个方向,还是在左侧的边缘画线,这样画出第一个大的正方形,然后再画出第二个第三个,按照同样的方法画出许多正方形,把印面充满,然后把印石放在印床上加紧(切记初学者一定要把印石放在印床上,以免伤着手。)接下来,就可以开始刻了,刻的方法有两种(握拳式切刀法和执笔式冲刀法)握拳式切刀法的操作方法是:大拇指与其他四指握成拳状把刀杆捏在掌心。执力角度较冲刀直,至60度左右。用刀方向下、向外,刀杆向外倾斜,由外点入刀,刻一点起来,再刻下,再起来。一点点向前推进。切刀所切线条较短,依靠角一起一伏,将长线分段,以若干重复动作完成章,这种方法通常用来刻巨型印章或质地坚硬石料。执笔式冲刀的方法:中指要顶住刻刀的侧面离刀约1厘米处。食指和拇指指捏住刀杆,小指之后,角度约45度,以刀角须要刻之线条推刀向前,并用无明指紧抵石章边缘,以控制进速度,冲角度较小约30度左右。刀尖入印章的外侧边缘向前冲。运刀的方式是由右侧向左侧。石料可以不停的转动方向。这种方法也是最常用的刀法。
我们用执笔式冲刀法进行直线的练习。无名指要顶住印章,刀尖入印面的外侧边缘向前冲,一直都要由右侧向左侧运刀刻完一笔,就可以转动印章,刻下一笔。这种方法是最常用的,它比较容易把直线刻直,刻下来的石屑要用无名指轻轻抹掉,切记不能用最吹,以免影响健康。用这样方法,直到把印面上所有直线刻好。然后检查角落里是否干净了,如果没有再作以修整,最后用牙刷把印面上的石屑刷干净。这样一方练习印就刻好了,接下来就要钤盖了,方法:找一张宣纸,下面垫上一骡纸或一本书(不能垫平时办公盖章用的橡皮垫,以免钤盖效果模糊失真),用右手拿印章,左手拿印泥,把印章在印泥里轻轻地多沾几下,争取每个角落都能沾到印泥,把刻好的直线印盖上去。盖的时候用力要匀、要稳。用力向下压。
刻白文印:印章钤盖出来的效果印底呈红色就叫白文印也叫阴文印。我们拿一个刚才写好的印面,以单字‘印’字为例来给大家讲解如何刻白文印。我们用切刀法,刻单字印,首先刻直线,从‘印’字最上边一笔横划入刀,切下一点,起刀,再向下切一点,由点连成线,把笔画内的印材刻掉,在拐弯的时候,由小点切入,并转动石头,刻完一刀后,换一个方向,第一刀是由内侧向外侧运刀,每个拐弯处和起笔处都要用刀小心刻掉。起笔处不要出现丁头和燕尾,刻白文印的时候,刻刀刀口沿着印文的内侧向里刻,把印文的笔画刻去刻完的印章文字是凹陷下去的。初学刻白文的时候可以适当留一点量,以免刻的太多无法弥补,用同样的方法把这个字刻完(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方法在刻大印章或硬石头时用的较多,最常用的还是冲刀法)。刻完之后,用镜子对比一下,或者用手指沾上浓墨涂在印面上,没有受力的地方是白色的,对于有不满意之处,可略做修饰。然后用牙刷把石屑刷掉,这样一方印就刻好了。
刻朱文印:朱文印印章钤盖出来的效果印底呈白色,文字呈红色,也叫阳文印。我们以‘修庵’为例,来演示怎样刻出石骨文效果的两字朱文印。我们首先把石料磨平,按照前面讲的章法和如何写印稿的方法,比照着原稿将‘修庵’两字直接写在印面上,首先要把边框描出来,描的时候,要用毛笔的右侧边缘贴住印章的左侧。把四边描好。然后用铅笔把印面分为左右两部分,从右向左写。由于‘庵’字比较密,并且密的地方又集中在下部所以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疏密关系,写‘修’的时候要注意和‘庵’字同样位置的横划在一条水平线上。字与字之间的比例要恰当得体,写好后,我们用执笔式冲刀法先从边框内部的空白处入刀,刀慢慢的右向左推进,如遇到推进困难,可微微晃动刀杆刻朱文印是要刻掉除了字之处的多余部分,依照写印稿的笔画顺序遵循从上到下,由左至右的原则,把空白部分刻掉,每一笔快要结束时,手上用的力度要收住。遇到笔画连接处要格外小心,刻到大面积空白的时候注意要深一些,避免在沾印泥的时候,钤盖出多余的点,按照同样的方法把‘修’刻好,由于我们要做出石骨文的效果,所以刻完后要做残破处理,首先要用力在笔画的疏密处把笔画刻断一点,随后就用刀杆敲击印面。首先从四个角敲起,然后在敲击印中笔画的边框,平行或者重复部分。这样的认为的造成印章图案的边角等处类似自然磕碰痕迹。有一中古色古香的自然美。做好后,用牙刷把石屑刷干净,沾上印泥钤盖在打印纸上。看这样一方印章就做好了,和原作比较一下,有没有不妥之出做一下修改。
刻肖行印: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也能遇到要刻肖形因印。肖形因印一般以画像石的风格为主,所以从画印稿到用刀都是以随意灵活为主,不要求没一点都很精致,担印面上的图画,一定要显的和谐生动。我们以‘倒骑毛驴’为例,讲解刻肖印的方法。现先准备一副画样,跟据上面讲过的写印稿的方法把它写在磨号的石面上,在这里选择根据图样直接画在石面上的方法,先画出边框直接用铅笔构出图像的轮廓先在印面上的空白处,画几点当作地面,然后再依着图样,勾勒出“倒骑毛驴”的轮廓,然后用毛笔把轮廓描黑写完印稿后,我们用刻朱文的方法,用执笔式冲刀法先从边框开始刻起把白色的部分刻掉。然后从动物的头部开始入刀,因为头部是椭圆形的所以用刀依着椭圆的轮廓慢慢向前推进,方向是由右向左遇倒弧线处,要微微转动章料,然后小心的刻出弧线刻动物的腿部和刻直线的方法一样,刻人物的方法和刻动物的相似,留下的空白部分要大胆刻掉,不要留下多余的残点刻完之后,也要做残破处理的方能显出古朴的风格,然后用牙刷把石屑刷掉,钤盖到打印纸上显出立体效果。
刻边款:一方印刻好之后有时还要刻上边款。边款是指刻在印石侧面和印石顶面上的文字,也是篆刻的一项重要内容,刻边款所用刀法个刻印一样。边款文字都是正着写的汉字,字体一般用行楷小字,写稿的方法可以用毛笔直接写在印石上,注意:无论在印章的那一侧面写,都要从右面开始结束与左面。我们现在只刻一面,我们以“丙戌冬末,士乾刻于云水斋”为例。我们同样用执笔式冲刀法,但是刀和中指是垂直的,另外行楷笔画具体刻法要遵循这样的原则刻“点”的时候,将刀角插入石内,自下而上用力一按即可。刻“横”的时候,刻章先用刀角在石面上一按,刻出横画收笔的韵味,然后自右向左横向行刀,至笔画终点用石刀角向右略微弯曲一按即可。刻笔画“竖”的时候先将右刀角锲入石面,自上而下向前行刀至笔画终点便可。笔画“撇”的刻法也是将右刀角入石,先重后轻向左一冲即可。刻“竖勾的时候,由上部入刀向下划在量未处,刀尖向下按压出勾的效果。刻“横折弯勾”时要分解成几部分完成。先刻横在刻竖,再刻一横划,共同完成横折弯勾。行楷中很少有“捺”这个笔画,边款中的笔画“捺”多用长点代替。刻刀款的时候,要注意发力适度否则会因用力过猛而刻“花”。
印章的养护:刻好的印章如果长时间不用,我们就要用毛笔沾上一些核桃油,把印章的几个面都刷一下,然后放到特制的盒子里保存,这样会防止印章产生裂纹。
END
注意事项
选材:学刻用的常规石料有,寿山石、昌化石、青田石,初学着可用青田石来练习。
基本步骤:磨石料、写引稿、雕刻、刻边款、拓边款、钤盖,(注意:刻边款、拓边款、要依据印章的风格来定,不是每个方印都需要的)
篆刻的步骤方法?
步骤一
章法的筹布:亦即打稿,与作品的好坏息息相关。有人说:治印之难,不难於刻,而难於章法。
步骤二
印石的整平:印石在裁割时有倾斜,或上蜡磨光时,印面留有蜡,这时要用砂纸整平,以利上石刻制。
步骤三
上石:通常上石有二种方法:一为把印稿用毛笔反写在印面刻制;二为用耐水纸反拓上石。
步骤四
刻制与修整:依据印文选用合适的刀法来刻制,刀法可分切刀与冲刀二种。
步骤五
边栏的处理:印文工整,边栏要工整;如印文斑剥,边栏也要写意自然。作边之法有:刻、作、磨等法 。
步骤六
边款:刻印之后,在印章左边刻上作者字号、刻制年月等,谓之边款或具款。
步骤七
边款的拓制:拓款的方法与古铜器的拓法相似。拓款的方法有湿拓、乾拓、油墨拓等。
步骤八
印泥的使用:钤印时,左手持印泥盒右手将印面轻轻击打在印泥上蘸均,切忌把印面注印泥上挤压。
步骤九
钤印:将蘸好印泥的印章,对准应钤盖部位轻轻落下,用力镇压。
步骤十
钤毕:印章用过后,应用棉花擦拭乾净,收存起来备用,并小心勿使碰撞。
篆刻的十宜与十忌
十宜
笔划字多的印,宜排得安详。
笔划字少的印,宜排得沉著。
方笔方形字宜排得丰满。
圆笔圆形字宜排得劲挺。
单笔无所依者宜挺而略带濡涩。
有相同笔划的字宜紧凑而排列的有参差。
多转折的字宜灵活。
字的直话或横画宜刻得浑厚。
朱文一般刻得秀劲。
白文一般刻得质朴。
十忌
笔划方正忌板。
笔化圆转忌滑。
字数少忌散慢。
字数多忌杂乱。
巧忌纤媚。
拙忌狂怪。
笔划瘦忌单薄。
笔划肥忌臃肿。
笔划转折忌露角。
字之起笔、终笔忌尖而锐。
谁能告诉我印章与篆刻有什么区别?
只是概念上的区别. 篆刻:指篆章的雕刻技与泛指通过篆书雕刻所作的作品. 印章雕刻:泛指某种雕刻技术.如果是专指篆章雕刻的话,应归属于篆刻.
什么是篆刻的定义?
篆刻是一种特有的传统艺术,从古至今已有二、三千年的悠久历史。 篆刻,顾名思义,即是用篆书刻成的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它又称为“玺印”、“印”或“印章”等,这些称呼都因时而异。早在殷商时代,人们就用刀在龟甲上刻“字”(即我们现在称为甲骨文)。这些文字刀吴昌硕篆刻锋挺锐,笔意劲秀,具有较高的“刻字”水平。在春秋战国至秦以前,篆刻印章称为“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玺”为天子所专用,大臣以下和民间私人用印统称“印”。这就形成了帝王用印称“玺”或“宝”,官印称“印”,将军用印称“章”,私人用印称“印信”。
篆刻的「篆」字,古时写作「瑑」,从玉字旁。凡是在玉石上雕琢凹凸的花纹,都叫做“瑑”。后来竹帛成为通行的书写用具,于是篆字的形符,也由“玉”改为“竹”。其实在古代凡属于雕玉、刻石、镂竹、铭铜的范齐白石篆刻围,都可称为“篆刻”,印章的刻制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到了秦始皇时,将全国书体作综合整理,书分八体,印面上的文字叫“摹印篆”;王莽定六书时,称为“缪篆”,从此便明定篆书为印章印文的使用字体。唐宋之际,由于文人、墨客的喜好,虽然改变了印章的体制,但仍以篆书作印,直到明清两代,印人辈出,篆刻便成为以篆书为基础,利用雕刻方法,在印面中表现疏密、离合的艺术型态,篆刻也由陈巨来篆刻广义的雕镂铭刻,转为狭义的治印之学。而此治印之学也有人直接称为“刻印”、“铁笔”、“铁书”、“刻图章”等。
什么是篆刻?
篆刻是一门与书法密切结合的传统艺术,迄今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又称玺印、印或印章等。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篆刻家的作品与刻字铺印章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讲究章法篆法,后者主要靠描,并不计较章法篆法.篆刻,自起源至今的二千多年的漫长历史中,历经了十余个朝代。在这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篆刻艺术出现了两个高度发展的历史阶段。一个是战国、秦汉、魏晋六朝时期,这一时期的篆刻用料主要为玉石、金、牙、角等。它被称为“古代篆刻艺术时期”,它的篆刻艺术特点主要是以时代来划分。篆刻发到了唐、宋、元时期,则处于衰微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由于楷书的应用取代了篆书,同时官印和私印根本上分家,篆刻艺术走上了下坡路。这种形势到了元末出现了转机,画家王冕发现了花乳石可以入印,从而使石料成了治印的理想材料。到了明代,篆刻艺术进入了复兴时期。明清以来,篆刻又迎来了它的第二个发展高峰期,它的篆刻艺术特点主要是流派纷呈。在这一时期文彭、何震对流派篆刻艺术的开创起了重大的作用。文彭系文征明的儿子,是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了“灯光石”冻石可以当做治印材料。经过他的倡导,石材被广泛的应用。在这以后的一段时期内篆刻艺术流派纷呈现,出现了程邃、丁敬、邓石如、黄牧甫、赵之谦、吴让之等篆刻艺术家,一时间篆刻艺术呈现出了一派繁荣的景象。直至近现代篆刻大师吴昌硕、齐白石,从而形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国篆刻历史。篆刻艺术是书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的结合,一方印中,即有豪壮飘逸的书法笔意,又有优美悦目的绘画构图,并且更兼得刀法生动的雕刻神韵。可称得上“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中国文字随著时间的绵延、空间上的歧异发展,蕴涵了动人的多样风貌,在印面之内跌宕生姿,以一种有情、有致的方式呈现出来,小小方寸之内充满了时间的古朴和空间的浑厚,虽几经更迭,仍能以温润的光泽、古雅的韵趣,引人玩味,这就是篆刻的艺术。
篆刻,有广义与狭义的两种。篆刻的“篆”宇,古写作“瑑”,从玉(说文的注释上说明:“圭璧起兆,瑑也。”),凡是在玉、石上雕琢凹凸的花纹都叫做“瑑”,后来,竹帛成为通行的书写工具,于是篆字的形符也由“玉”改从“竹”。
篆刻是什么
篆刻是什么呢 它的解释,有广义与狭义的两种.篆刻的“篆”宇,古写作“瑑”,从玉(说文的注释上说明:“圭璧起兆,瑑也.”),凡是在玉、石上雕琢凹凸的花纹都叫做“瑑”,后来,竹帛成为通行的书写工具,于是篆字的形符也由“玉”改从「竹」. 这就是篆刻,详细的咨询可以去金石印坊
如何刻印章
您将需要记号笔铅笔印油毛刷白纸复写纸印材刻刀1、根据刻刀的硬度和自己的喜好选择印材,常见的印材有石章、有机玻璃、玉石等。
注意:刻刀的使用说明上会写明适合篆刻的印材,玉、瓷及水晶等坚硬材质并不广泛适用。
2、确定好要刻的内容,在篆刻字典中查找自己想要的字体。
提示:具备一定的书法基础,加上一点创意,能让你的印章更与众不同。
3、在半透明纸上写下要篆刻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构图和字型,绘制多个模板,再从中选出最满意的一个。
4、将模板纸片翻一面,根据看到的反面构图,将字型描绘到印材上。
提示:要是没有把握把字描绘好,可先用铅笔在印石上画下淡淡的草稿,再用记号笔描绘。要把握好粗细,在接下来的篆刻阶段只需刻画线部分。
5、在画线部分上用刻刀篆刻,石粉过多妨碍篆刻时,可用旧牙刷扫除粉末。
提示:初学者没法控制好刻刀的走势,可以先用刻刀在印石上轻轻地刻下细纹,再慢慢加深,不要急于一气呵成。
注意:新的刻刀刀刃上涂有防锈油,使用前需擦去。
6、初步刻好后,用刻刀轻轻击打印章边缘,这样,边角的效果就能显得自然些。
您知道吗?在秦以前,无论官印私印,都称为玺。秦统一六国后规定,独有皇帝的印称为玺,其余都只称为印。
篆刻的基本步骤??
篆刻,是一种我国特有的传统艺术. 是集书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结合的艺术品.具有实用与欣赏的双重价值.从古至今已有二、三千年的悠久历史。随着篆刻艺术的内容与形式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篆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关注。在此我们将以石材为例,通过刻朱文印、白文印、刻边款及拓边款来给大家讲讲篆刻的基本技法。
一.工具:
刻刀、印泥(书画专用印泥)、印床、毛笔、墨、拓包、拷贝纸、砂纸、牙刷、镜子、剪刀、胶水、宣纸。
二.选材:
适宜学刻用的常规石印材有:寿山石、昌化石、青田石,初学者可以用青田石来练习。
三.画中画:
学习篆刻的基本步骤是:磨章料、写引稿、镌刻、刻边款、拓边款、钤盖(刻边款、拓边款要依据印章的风格来定,不是每方印章都需要的)等等。
步骤一
章法的筹布:亦即打稿,与作品的好坏息息相关。有人说:治印之难,不难於刻,而难於章法。
步骤二
印石的整平:印石在裁割时有倾斜,或上蜡磨光时,印面留有蜡,这时要用砂纸整平,以利上石刻制。
步骤三
上石:通常上石有二种方法:一为把印稿用毛笔反写在印面刻制;二为用耐水纸反拓上石。
步骤四
刻制与修整:依据印文选用合适的刀法来刻制,刀法可分切刀与冲刀二种。
步骤五
边栏的处理:印文工整,边栏要工整;如印文斑剥,边栏也要写意自然。作边之法有:刻、作、磨等法 。
步骤六
边款:刻印之后,在印章左边刻上作者字号、刻制年月等,谓之边款或具款。
步骤七
边款的拓制:拓款的方法与古铜器的拓法相似。拓款的方法有湿拓、乾拓、油墨拓等。
步骤八
印泥的使用:钤印时,左手持印泥盒右手将印面轻轻击打在印泥上蘸均,切忌把印面注印泥上挤压。
步骤九
钤印:将蘸好印泥的印章,对准应钤盖部位轻轻落下,用力镇压。
步骤十
钤毕:印章用过后,应用棉花擦拭乾净,收存起来备用,并小心勿使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