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黄鱼的学名
种名: 小黄鱼
拉丁学名: Pseudosciaena polyactis Bleeker
科名: 石首鱼科 Sciaenidae
纲名: 硬骨鱼亚纲 Osteichthyes
生活环境: 海洋
分类编号: 10042006
简介:
俗名:小黄花、黄花鱼。头较大,头颅具发达粘液腔。尾柄高的2倍余。臀鳍第二鳍棘长于眼径。鳞较大,在背鳍与侧线间具鳞5~6行。鳔腹分技的下分技的下分技之前小技长于后小技。脊椎骨一般为29个。底层结群性洄游渔类,喜栖息于软泥或泥沙底质海区。鱼群分布水深:产卵场为10~25米;越冬场为45~80米。渔获物体长为160~250毫米。有明显垂直移动现象,黄昏时上升,黎明时下降,白天在底层或近底层。为我国主要经济鱼类之一。分布于我国东海、黄海和渤海。
摘自 http://hyg.ycit.cn/fishbook/go.asp?id=4549
小黄鱼是什么鱼啊?长得像啥样呀?
学名:Pseudosciaena polyactis(Bleeker)
俗名:黄花鱼、小鲜、大眼、花鱼、小黄瓜、古鱼、黄鳞鱼、小春鱼、金龙、厚鳞仔。
英文名:Small Yellow Croaker
日文名: キブチ
拉丁文名: Pseudosciaena polyactis
分类: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辐鳍亚纲、鲈形目、鲈亚目、鲈总科、石首鱼科、黄鱼属
产地及产期:主要分布在我国渤海、黄海和东海、主要产地在江苏、浙江、福建、山东等省沿海。
介绍: 小黄鱼外形与大黄鱼极相似,但体形较小,一般体长16~25厘米、体重200~300克、背侧黄褐色,腹侧金黄色、大小黄鱼的主要区别是:大黄鱼的鳞较小而小黄鱼的鳞片较大而稀少;大黄鱼的尾柄较长而小黄鱼尾柄较短;大黄鱼臀鳍第二鳍棘等于或大于眼径。而小黄鱼则小于眼径;大黄鱼颌部具4个不明显的小孔,小黄鱼具6个小孔;大黄鱼的下唇长于上唇。口闭时较圆,小黄鱼上、下唇等长、口闭时较尖。
黄鱼有大小黄鱼之分,二者和带鱼一起被称为中国三大海产。小黄鱼体小而鳞片大,嘴尖,主要分布在渤海、黄海和东海,如青岛、烟台、渤海湾、辽东湾和东海,如青岛、烟台、渤海湾、辽东湾和舟山群岛等渔场,以青岛产的数量最多,产期在3~5月和9~12月。
小黄鱼体长而扁侧,呈柳叶形,嘴尖,头内有耳石,背部灰褐色,腹两侧为黄色,鳞片中等大小,背鳍较长,中间有起伏,尾鳍双截形。小黄鱼肉嫩且多,肉呈蒜瓣状,刺少,味鲜美。
小黄鱼是淡水鱼
小黄鱼,是海水鱼,硬骨鱼纲,石首鱼科,又名:小鲜、大眼、花色、小黄瓜、古鱼、黄鳞鱼、小春色、金龙、厚鳞仔,也叫“小黄花”.体形似大黄鱼,但头较长,眼较小,鳞片较大,尾柄短而宽.耳石较大.体长约20余厘米.体背灰褐色,腹部金黄色.为近海底层结群性洄游鱼类,栖息于泥质或泥沙底质的海区. 主要分布在我国渤海、黄海和东海、主要产地在江苏、浙江、福建、山东等省沿海.
小黄鱼怎么做好吃 小黄鱼的家常做法
材料 小黄鱼三条. 做法 1. 小黄鱼洗净备用. 2. 锅内倒入适量的食油,开大火. 3. 锅热放入生姜片、辣椒爆香,放入小黄鱼两面煎到微黄色,加入适量的黄酒、白糖、盐、酱油及水烧煮. 4. 鱼熟放入葱花及味精即可.
小黄鱼的形态特征
体长圆形,侧扁,尾柄长为其高的2倍。头大,口宽而倾斜,上下颌略相等。下颌无须,颏部有6个细孔。上下颌具细牙,上颌外侧及下颌内侧牙较大,但无犬牙;腭骨及犁骨无牙。头及身体被栉鳞,鳞较大,侧线上鳞5~6个;背鳍及臀鳍鳍条膜上有2/3以上被小圆鳞。臀鳍鳍条少于10。鳔侧管2小分支平行但不相等,呈一长一短管状。小黄鱼外形与大黄鱼极相似,但体形较小,一般体长16~25厘米、体重200~300克。背侧黄褐色,腹侧金黄色。大小黄鱼的主要区别是:大黄鱼的鳞较小而小黄鱼的鳞片较大而稀少;大黄鱼的尾柄较长而小黄色尾柄较短;大黄鱼臀鳍第二鳍棘等于或大于眼径,而小黄鱼则小于眼径;大黄鱼骸部具4个不明显的小孔,小黄鱼具6个小孔;大黄鱼的下唇长于上唇、口闭时较圆,小黄鱼上、下唇等长、口闭时较尖。
小黄鱼是海鱼还是淡水鱼?如何分布的?
小黄鱼是海鱼.黄鱼有大小黄鱼之分,二者和带鱼一起被称为中国三大海产.小黄鱼体小而鳞片大,嘴尖,主要分布在渤海、黄海和东海,如青岛、烟台、渤海湾、辽东湾和东海,如青岛、烟台、渤海湾、辽东湾和舟山群岛等渔场,以青岛产的数量最多,产期在3~5月和9~12月. 小黄鱼体长而扁侧,呈柳叶形,嘴尖,头内有耳石,背部灰褐色,腹两侧为黄色,鳞片中等大小,背鳍较长,中间有起伏,尾鳍双截形.小黄鱼肉嫩且多,肉呈蒜瓣状,刺少,味鲜美.
小黄鱼生长在哪里
小黄鱼又叫“小鲜”“黄花鱼”,属鱼纲、石首鱼科,体形和大黄鱼有些相似,只是个头要小一些,小黄鱼的头和身子相比,显得比较大,鳞片也比较大,尾柄短而宽,有28~30块椎骨,体长20 cm左右,背部灰褐色,腹部金黄色.小黄鱼主要分布在渤海、黄海和东海,向南不超过台湾海峡.
小黄鱼有什么营养价值?
学 名: 小黄鱼
科 属: 石首鱼科
英 文 名: Small yellow croaker
日 文 名: キブチ
拉丁文名: Pseudosciaena polyactis
地 方 名: 黄花鱼、小鲜、大眼、花鱼、小黄瓜、古鱼、黄鳞鱼、小春鱼、金龙、厚鳞仔
形态特征: 小黄鱼外形与大黄鱼极相似,但体形较小,一般体长16~25厘米、体重200~300克。背侧黄褐色,腹侧金黄色。大小黄鱼的主要区别是:大黄鱼的鳞较小而小黄鱼的鳞片较大而稀少;大黄鱼的尾柄较长而小黄鱼尾柄较短;大黄鱼臀鳍第二鳍棘等于可大于眼径,而小黄鱼则小于眼径;大黄鱼颏部具4个不明显的小孔,小黄鱼具6个小孔;大黄鱼的下唇长于上唇、口闭时较圆,小黄鱼上、下唇等长、口闭时较尖。
产 地: 主要分布在我国渤海、黄海和东海。主要产地在江苏、浙江、福建、山东等省沿海。
产 季: 每年3~5月份为春汛;9~12月份为秋汛。
经济营养价值: 原为我国主要经济鱼类之一,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是优质食用鱼,也是婴幼儿及病后体虚者的滋补和食疗佳品。
小黄鱼是出口品种,其英文名为Small yellow croaker,日文名为キブチ。输往国别和地区:日本,香港、澳门。出口口岸:山东、江苏、浙江、福建、上海。
食物成分表-小黄鱼
食部:100克
能量(千卡) 99维生素B1(毫克) 0.04钙(毫克)78
水分(克)77.9维生素B2(毫克) 0.04镁(毫克) 28
蛋白质(克)17.9烟酸(毫克) 2.3铁(毫克) 0.9
脂肪(克) 3维生素C(毫克) 锰(毫克) 0.05
碳水化合物(克) 0.1维生素E(毫克) 1.19锌(毫克) 0.94
膳食纤维(克) 胆固醇(毫克) 74铜(毫克) 0.04
维生素A(微克) 钾(毫克) 228磷(毫克) 188
胡萝卜素(微克) 钠(毫克) 103硒(微克) 55.2
说明:
食部就是食物的食用部分。例如,当你只吃芹菜的茎时,茎就是食部,而不包括根和叶子。
小黄鱼属于海鲜吗
不属于
小黄鱼是属于江鲜还是海鲜
小黄鱼属于海鲜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