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画团扇画
1、准备勾线笔、羊毫笔、墨汁、国画颜料、绢或熟宣 2、先在稿纸上将画稿描摹好,如果创作有困难可以如一楼画檐蛛所说找宋代小品直接搬到铅笔稿上,稿一定要细 3、过稿,将绢或熟宣附在稿上,勾线不用说了吧,用笔有力、肯定、流畅 4、将稿拓在板上,具体您应该知道,就是绢地下一定要衬纸,这样上色容易看 5、上色,用一支笔上色一支笔晕染,要透和匀 基本上就这样了,还请指教 您要是直接往成品团扇上话也可以,就是在扇面上直接用勾线笔临一下稿子,谨慎点就好了
团扇素描的图画有哪些
呵呵呵呵你这个名称很混搭啊 团扇,在中国画中是一种画幅形状上的名称 如下: 素描是是西画造型训练的绘画形式 图片就不发了,大家都比较熟悉 很少有人把这两者结合在一起
宋代团扇画对后世画作有什么影响
一、团扇花鸟画对后世的影响
在宋代小幅花鸟画的影响下,元代以梅、兰、竹、菊为主题的折枝花夲创作达到高峰,宋朝团扇画繁盛的原因分析并在以后的明清乃至近代这种习惯仍延续不绝。由于折枝花鸟画是以局部特写的构图形式出现的,不言而喻最适合团扇这种载体了,明清时期,花鸟画创作中的折枝花夲成为一个重要的门类,有将画花奔说成画折枝。折枝花奔这种“有意味的形式”已经作为一种美学形态贯穿于整个花鸟画史的发展历程中,成为一种审美的典范。
二、团扇山水画对后世的影响
宋人团扇山水画小品以其笔墨的趣味性和审美的诗意化与宋代诗词中的意境追求完全一致,这一点对后世的影响深远。虽然以诗入画并非由此开始,但作为一种高级审美理想和艺术趣味的自觉提倡,并日益成为占统治地位的美学标准,却要从宋代算起。诗意追求和细节真实的同时并举,使后者没有流于庸俗和呆板,使前者没有流于空疏和抽象。相反,从形似中求神似,由有限中出无限,与诗文发展趋势相同,日益成为整个中国艺术的基本美学准则和特色。
宋代团扇山水画构图强调平远,也直接影响元代山水画在尺幅上的变化。元代山水画的画幅明显偏小,元四家作品没有北宋范宽、郭溪山水那种雄伟气势。这也是元代文人画兴起,追求平远,淡远的结果。明清以后,团扇成了一系列模式化的笔墨训练和抒发画家情感的载体,团扇绘画也成为艺术家们把玩笔墨的惯用形式。这种形式在明清尤其突出,无论晚晴册页,还是清代册页都延续这种套路。另外,送人团扇山水画小品主要是以水墨基础上的浅设色。南宋团扇山水画小品在后世小幅山水画的构图,笔墨状物等方面影响巨大。
三、团扇人物风俗画对后世的影响
随着绘画艺术的本身规律的发展,社会物质财富的不断丰富,以及封建文人士大夫文化修养的提高,绘画不仅是政治与宗教以“载道”的工具,而且逐渐成为精神享受的高级艺术品,文人士大夫在茶社饭后鉴藏书画作品,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绘画功能的演变是人物画纯艺术画的基础,由此宋代人物画不可避免地朝纯艺术化发展。
南宋宋元以后,壁画作者,绝为少见,自是已还,壁画几不为画人所习,而没落于漆工之手中。这种变化利弊兼有,好的方面是社会风俗、百姓生活入画,生动活泼,意趣盎然,绘画艺术与世俗生活联系密切了,且对社会生活真实的反映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宋代团扇人物画遗韵所及,元、明、清以降,至今仍回响不绝。历数各代领一时风骚的代表画家,没有涉猎团扇画创作的,鲜有其人,这也更为宋代团扇画的艺术成就增加了评估的砝码。
团扇画什么好
贴近生活,能感觉到夏日凉意的, 建议选择日式淡雅的颜色. 如果对相关颜色感兴趣, 可以查百度文库中的 《日本色彩词大全》
团扇图片手绘简单
儿童画 卡通动漫 年画 水墨 满意请采纳~~谢谢~~
画完的团扇如何不掉色?
可在作品上轻轻刷一层胶矾水,这样作品就不会掉色了.
画团扇要不要刷胶矾水?
画国画不在于你用什么载体(如团扇、折扇,斗方、条屏等等)形式表现,而在于你是用什么技法.你画写意画,一般不可在画之前刷胶矾水,刷胶矾水以后,墨液固定不洇,画工笔画的才必须将生宣、绢先刷胶矾水或者直接用熟宣、矾绢.假如你画的大多数使用写意,想用工笔表现一只蝈蝈、蜻蜓之类,否则难于表现精细部分,可以只将蝈蝈、蜻蜓的轮廓内用胶矾水,干后再画.
在校服上画团扇的图案……
用丙烯颜料画,最好掌握,色彩鲜艳,较为丰富,且不易褪色!一般的美术用品店或学习用品店都会有!也不用买一整套,就买你需要用的颜色!~也不用买太大的,就买最小的管状的!很便宜!
用彩笔在圆形扇子上可以画画吗
1、打开,铺平了画,用什么笔最顺手就用那个画.2、古代是先画完后做扇面的工艺顺序不同,不过这个要做的有个型就要花点心思了.先画几个草稿,然后一挥而就.3、直接在空白成扇上直接作画的,一般是用国画的形式,就按国画的技法和工具画就是了.
扇画的特点。请分类作答(折扇和团扇)。谢谢
南宋是绘画较为普及的时期,这一时期绘画已逐渐深入到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而不再是贵族豪门、文人雅士的专利。南宋的花鸟画基本保持北宋工细写实的画风, 所不同的是北宋以坡石、花草、禽鸟俱全的表现宫苑小景的大幅卷轴画为主流,而南宋则是以表现折枝、局部和寻常花鸟的扇面、册页和灯片小品为主流。虽然这些小品的气势大不如前,且往往在画面的边角做文章,但是,这些小品的特点却十分突出,如注意特定和瞬间的意境和情态的表现,形成构思新奇、主题鲜明、描绘生动、笔墨精妙、手法多样的风格,给人以清新优雅之感。根据史料记载,南宋有不少知名的花鸟画家,但这一时期流传下来的花鸟画作品却多数没有名款,因此,当时的多数画家现在难以利用作品进行深入的研究。
东汉时,扇子开始流行,民间有纤巧玲珑的竹扇、蒲扇。随着丝织手工业的发达,出现了一种以绢制成的纨扇,形状有如一轮明月,称为“团扇”或“纨扇”,也叫 “合欢扇”;也有长圆、梅花、葵花、六角等形状,扇柄用骨、木、竹等材料,雕刻精致;亦有木、竹、骨等材之柄;还有扇坠、流苏、玉器之饰。三国第一次出现在扇子上题诗作画。据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载有曹孟德的主簿杨修与魏太祖“画扇误点成蝇”的故事。《晋书•王羲之传》有一则王羲之为老妇题扇的佳话。当时有位“老母”,“持六角竹扇,求书于王羲之”,“羲之为书五字”,她售出时便由十二文涨至“百文”。今浙江绍兴蕺山南边有“题扇桥”,相传便是王羲之题扇处。
隋唐两代,盛行于世的主要是“纨扇”和“羽扇”,以及少量的纸扇北宋时,出现了携带极为方便的折扇,折扇是北宋宣和年间由日本传入中国的。折扇,亦叫“聚头扇”、“撒扇”或称“聚骨扇”。到了南宋,画扇、卖扇、藏扇之风盛行,扇面书画成为一种重要的绘画样式,并出现了扇铺和画商。总结宋代的扇史,竹扇和蒲扇是最平民化的扇子,仕女用的仍是精致的团扇。南宋时许多花鸟、山水、人物小品都采用团扇形的构图形式。清文人墨客题扇画扇成为一种时尚。浙江、苏州、四川等地盛产折扇,题字作画也兴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