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杀菌剂合理使用方法,杀菌剂合理使用方法有哪些

如何合理使用杀菌剂

如何合理使用杀菌剂

合理使用杀菌剂的事项:

1、防止病菌抗药性发展。不能连续用一种杀菌剂,也不能一个生长期连续数次用同一类杀菌剂,对内吸剂应限制使用次数。

2、要根据传病规律,采取相应对策。农作物病害有空气传播病原、种子苗秧带菌传播土壤或土杂肥带菌传播有害昆虫和螨类传播等几大类。如蚜虫、飞虱等传播病毒造成的病害,则应在带毒害虫危害作物前治虫。若带毒昆虫已吸食寄主汁液,再治虫已不能防病。种传达室病害、如许多禾本科作物的黑穗病等需在种子处理方面下功夫,秧苗带菌则应先处理秧苗后下田。土传病害(包括多种线虫病),大多采用药剂处理土壤、苗床,如使用多种杀线虫剂或杀早已6杀线剂、熏蒸剂等。对气传病害,大都用常规叶面喷雾、喷粉(包括粉尘剂)。诱病、白粉病危害麦类,也可以用内吸剂处理种子。

3、针对作物需防治的病害,对症选药。选择有效的药物,不是一药治百病,也不能盲目地追求高效、广谱。有些物效药只对少数病菌有效,仍是优秀药物。

4、根据病原菌的生活周期及流行规律,确定防治期。要按照防治目的、施药手段等来决定如何用药。例如防治种传病,可以拌种、浸种、闷种、种子包衣等;叶面施药,喷雾或撒粉,则应根据所用的保护剂、内吸剂、治疗剂的种类,来决定适药用时间与次数;防治麦类赤霉病,关键在初花期施药。正是在这方面有着许多科学道理,也有许多成功的技术措施。我国在辨证用药,抓病害发生的关键时期防治成果显着。要充分宣传和应用推广这类措施。

5、不要刻意追求高效、内吸、广谱杀菌剂。许多保护剂有其独到的优点,历百年而不衰。例如波尔多液及铜制剂,石硫合剂及硫剂类。百菌清、代森锰锌更是近年广泛应用的品种应与内吸剂配合或轮换应用。

6、要彻底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重点是防。无论对系统侵染或局部侵染的病害,几乎无一例外地要在病菌入侵前或进入植物体的初期,阴止其危害。一量症状显露,或已具有一定的严重程度,再大力防治已为时过晚,损失已成定局。因此防病不同于治虫。但是这一道理,信往没有引起农民的重视,或他们不愿意作这种子无形的投入,也有农民存在逃避病害的侥幸心理。这些都需要技术人员不断宣传,提高农民的认识水平。

7、防病效果如何,不仅是药剂本身的问题,使用技术的好坏,也直接影响药效的正确发挥。运用得当可减少用药量而取得更佳的效益。例如80年代推广的三唑酮拌麦种,控制条锈病的流行;用三环唑浸稻秧后栽插,控制穗颈及叶部稻瘟病;水稻中后期喷施三唑酮兼治多种病菌等,这些都是十分突出的例子。

怎样正确使用各类杀菌剂

怎样正确使用各类杀菌剂

一是病害发生前选用保护性杀菌剂,病害发生初期选用内吸知性杀菌剂或与保护性杀菌剂混合使用.二是根据传病规律,采取相应的对策.三是针对作物需防治的病害,对症选道药.四是重视一些常用保护性杀菌剂的使用,不要刻意追求高效、内吸、广谱杀菌剂.五是不能连续使用同一种杀菌剂,也不能一个生长期连续多次用同一类杀菌剂,对内吸性杀菌剂应限制使用次数,专轮换使用其他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六是长期使用内吸性杀菌剂,病菌易产生抗药性,使用尽可与保护性杀菌剂如代森锰锌等配合使用.七是属防止不正确的混用.

如何正确合理地使用农药

如何正确合理地使用农药

一、选准药剂,对症用药 :农作物病虫草害种类很多,每种农药及其不同剂型都有自己适宜防治的对象。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必须全面了解农药的性能特点和具体防治对象的发生规律,才能选择安全、有效、经济的药剂,做到对症下药。如杀虫剂中胃毒剂则对咀嚼式口器害虫有效;内吸剂一般只对刺吸式口器害虫有效;触杀剂对各种口器害虫都有效;熏蒸剂只能在保护地密闭后使用,露地使用效果不好;防治真菌病害的杀菌剂对细菌病害效果不好,防治低等真菌病害的杀菌剂对高等真菌病害效果也较差。同时还要注意选用合适的药剂剂型。同种农药的不同剂型,其防治效果也有差别。通常乳油最好,可湿性粉剂次之,粉剂最差。保护地内使用粉尘剂或烟剂效果较好。  

二、适时用药 :选择合适时间施用农药,是控制病虫草害、保护有益生物、防止药害和避免农药残留的有效途径。要掌握所要防治的病虫草害的发生规律,掌握田间实际发生动态,达到防治指标才可用药。不要简单强调”治早、治小”,也不应错过有利时机。各种有害生物防治适期不同,同一种有害生物在不同的作物上为害,防治适期也有区别,使用不同药剂防治某种病虫草害的防治适期也不一样。如防治鳞翅目幼虫一般在3龄前,其他多种害虫都应在低龄期施药;防治气传病害,一般应在发病初期及时用药;保护性预防药剂必须在发病初期或前期用药;治疗性药剂用药也不能太晚;施用芽前除草剂绝对不允许在出苗后施用。  

三、准确掌握农药用量 :准确掌握农药适宜的施用量是防治病虫草害的重要环节。一定要按农药使用说明书量取农药施用量,使用浓度和单位面积用药量务必准确。尽管某些农药在一定范围内,浓度高些,单位面积用药量大些,药效会高些,但是超过限度,防治效果并不按比例提高,有些反而下降,不仅造成浪费,而且会出现药害,增加环境污染;农药用量过低,又影响防治效果,诱发病虫害的抗药性。因此,量取药剂决不能粗略估计,必须将施药面积、施药量和用水量准确计量。  

四、准确掌握农药使用方法,保证施药质量   

采用正确的使用农药方法,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农药的防治效果,而且能避免或减少杀伤有益生物、作物药害和农药残留。农药种类和剂型不同,使用方法也不同。如可湿性粉剂不能用于喷粉,粉尘剂不可用于喷雾,胃毒剂不能用于涂抹,内吸剂一般不宜制毒饵。施药要保证质量,喷雾作到细致均匀;使用烟剂必须保持棚室密闭;施用粉尘一定要避开阳光较强的中午。  

五、 据天气情况,科学、正确施用农药   

一般应在无风或微风天气施用农药,同时注意气温变化。气温低时,多数有机磷农药效果较差;温度太高,容易出现药害。多数药剂应避免中午施用。刮风下雨会使药剂流失,降低药效,因此最好使用内吸剂,其次使用乳剂。

杀菌剂使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杀菌剂使用七注意

1.使用浓度

用液剂喷雾时,往往需用水将药剂配成或稀释成适当的浓度,浓度过高会造成药害和浪费,浓度过低则无效。有些非可湿性的或难于湿润的粉剂,应先加水少许,将药粉调成糊状,然后再加水配制,也可以在配制时添加一些湿润剂。

2.喷药时间

喷药的时间过早会造成浪费或降低防效,过迟则大量病原物已经侵入寄主,即使喷内吸治疗剂,也收效不大,应根据发病规律和当时情况或根据短期预测及时把在没有发病或刚刚发病时就喷药保护。

3.喷药次数

喷药次数主要根据药剂残效期的长短和气象条件来确定,一般隔10天~15天喷一次,共喷2次~3次,雨后补喷,应考虑成本,节约用药。

4.喷药质量

喷药量要适宜,过少就不能对植株各部都周密地加以保护,过多则浪费甚至造成药害,喷药要求雾点细,喷得均匀,对植物应保护的各部包括叶片的正面和反面都要喷到。

5.药害问题

喷药对植物造成药害有多种原因,水溶性较强的药剂容易发生药害,不同作物对药剂的敏感性也不同,例如波尔多液一般不会造成药害,但对铜敏感的作物也可以产生药害。豆类、马铃薯、棉花则对石硫合剂敏感。作物的不同发育阶段对药剂的反应也不同,一般幼苗和孕穗开花阶段容易产生药害。另外与气象条件也有关系,一般以气温和日照的影响较为明显,高温、日照强烈或雾重、高湿都容易引起药害。

6.如何混用

一般遇碱性物质易分解失效的农药,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例如,碱性杀菌剂如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不能和1605、乐果、敌敌畏等混合使用。混合后产生化学反应能引起药害的药剂也不能混合施用,例如,石硫合剂和1605混合,不仅会降低药效,还会加重药害。混合后产生乳剂破坏现象或产生大量沉淀的农药也不能混合使用,具体哪些药剂能或不能混合,使用说明书上可查到。

有少数农药混合后起增效作用。例如,乐果中性和酸性杀菌性如代森锌、可湿性硫磺、胶体硫等混用,药效不仅不受影响,反而略可提高。

7.抗药性问题

长期使用单一的药剂(主要是内吸杀菌剂),就会导致病原物产生抗药性,使所用的药剂失效。为避免这一问题,可交替使用不同类型的药剂,或内吸性杀菌剂和传统性杀菌性混合使用。

如何科学合理使用农药?

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遵守农药安全使用规则 严格禁止剧毒、高毒、高残留或具有三致性(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农药在无公害农产品上使用。

根据作物种类不同、安全程度要求不同,对某些农药的使用范围进行进一步的限制,如溴氰菊酯、三氯杀螨醇,因为欧盟对进口茶叶标准的提高而限制或禁止使用。

(2)遵循农药安全间隔期 安全间隔期是指最后一次施药至收获、使用作物前的时间,也就是自喷药后到残留量降至最大允许残留量时所需要的时间。

(3)安全防护措施 施用农药的人员必须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防止施药人员中毒。废弃和过期的农药剩余的药液和施药器械的清洗液、空容器等,应集中安全处理。

(4)减少用药 通过耕作措施,能消灭部分病虫,造成不利于病虫发生的条件,同时提高作物抗病虫的能力,从而减少用药。如进行田园清洁,处理病残体,减少病虫的来源;合理密植,增加田间的通风透光,及时排除渍水,降低田间的湿度;科学配方施肥,使农作物健壮生长,提高其抗病虫能力。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楼主你好: 第二类和第三类合用可获得增强或相加作用. 第二类和第四类联用有协同作用.

杀菌灭藻剂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在我们生产生活的区域里面,都会产生一些油渍、臭味和细菌等等。比如,水放在容器中久了,就会产生病菌,形成一层藻类。这时候我们就需要用到一些高效快捷的杀菌产品,来消灭它们。工业上我们最常用到的产品就是杀菌灭藻剂了。什么是杀菌灭藻剂呢?相信很多人会问,其实杀菌灭藻剂就是一种用来防止和消灭细菌的一种药剂。那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杀菌灭藻剂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介绍吧。

【简介】

杀菌灭藻剂,别名:洁尔灭、苯扎氯铵:340.0。能有效地挖去藻类繁殖和粘泥增长,在不同的PH值范围内均有很好的杀菌;同时具有一定的去油、除臭能力和缓蚀作用。

杀菌灭藻剂是一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属非氧化性杀菌剂,具有广谱、高效的杀菌灭藻能力,能有效地控制水

杀菌灭藻剂中菌藻繁殖和粘泥生长,并具有良好的粘泥剥离作用和一定的分散、渗透作用,能有效地去除藻类繁殖和粘泥增长,在不同的PH值范围内均有很好的杀菌;同时具有一定的去油、除臭能力和缓蚀作用。

杀菌灭藻剂毒性小,无积累性毒性,并易溶于水,并不受水硬度影响,因此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电力、纺织等行业的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用以控制循环冷却水系统菌藻滋生,对杀灭硫酸盐还原菌有特效。作为非氧化性杀菌灭藻剂,粘泥剥离剂使用,也可用作晴纶纤维染色的均染剂及其纺织加工前的柔滑和抗静电处理。

【特点】

外 观:无色或微黄色透明液体 淡黄色蜡状

固体活性物含量 :% ≥ 44.0 80 88

胺盐含量 % ≤ 2.0 2.0 2.0

PH值(1%水溶液) 6.0 – 8.0

(原液) 6.0 – 8.0 6.0 – 8.0

常规产品 流动性好 流动性差

【使用方法】

作非氧化性杀菌灭藻剂时,一般投放量为50-100g/m3;。作为粘泥剥离剂时,用量为200-300g/m3同时投加适量消泡剂。如与戊二醛、二硫氰基甲烷等杀菌剂配合作用,可增加效力,但不能与氯酚类药剂同用,投入本品后循环水中因剥离出污物应及时滤除或排污,以免泡沫消失后沉积。包装及贮存:采用塑料桶装,贮存于室内通风阴凉处,避免阳光直射。

【注意事项】

一般化学品,但需做好个人防护(使用时请配带橡胶手套),皮肤接及眼睛接触请用水清洗。

使用说明:水溶性物质,直接添加到循环流体中,不影响机台正常运行。

包装与存储:25KG塑料桶包装;存放在于室内阴凉通风干燥处,不用时密封,保质期为2年。

一般来说,杀菌灭藻剂又有另外名称叫做洁尔灭、苯扎氯铵。夏季是游泳的好季节,但是泳池水放久了,就会产生各种菌藻,为了预防菌藻繁殖和粘泥的生长,我们都会使用杀菌灭藻剂来清理水池。总的来说,杀菌灭藻剂除了以上功效外,还具有一定去油渍,除臭和缓蚀的作用。因此其不仅在泳池中使用,还在很多地方使用,是我们生活除菌的好帮手。好了,对于杀菌灭藻剂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就介绍到这里了,希望能帮到大家。

杀菌剂农药使用问题

杀菌剂有固定的持效期的,只有几天呢.你可以选择持效期长点的,粘附性好的.保护性杀菌剂和防治型的一起用 就不要打多次了.配高点是没用了,过了持效期就没用了.

同一地块怎么正确施用菌剂和杀菌剂,杀虫剂?

农作物病虫害是难以避免的问题,杀虫剂、杀菌剂等农药也就成了农作物上经常使用的药剂,但是用杀菌剂灌根前为什么不宜进行浇水呢?

一是因为作物的根部病害已经发生,若浇水,病菌会随流水进行传播,造成更多死棵。二是因为浇水容易导致土壤透气性下降,根部缺氧,产生沤根,抗逆性降低,使病原菌更容易浸染。另外,浇水后再进行灌根,药液更难下渗,用药过多还容易使土壤透气性更差,易造成作物沤根,加剧死棵发生,所以在灌根前不宜进行浇水。

用杀菌剂灌根后不宜立即浇水。灌根后立即浇水,会使土壤中的药液很快稀释,杀菌防病效果降低。因此,在使用杀菌剂灌根后的几天内尽量不要浇水。

在使用杀菌剂灌根后,作物一旦出现萎蔫、黄化、停止生长等药害症状时,可以浇水进行补救,以免造成较大损失。

补救措施:一是迅速浇水1次,以稀释土壤中药液浓度;二是及时用生根剂或爱多收或云大120喷淋加灌根,利于缓解药害、恢复植株长势。

在使用水处理杀菌剂时该怎么做

取决于原水类型和工艺流程.杀菌剂主要分为氧化性杀菌剂与非氧化性杀菌剂,氧化性杀菌剂主要投加在预处理阶段,对于反渗透系统来说,如果前面预处理投加氧化性杀菌剂比如次氯酸钠,在进反渗透前是需要投加亚硫酸氢钠(还原剂)来还原水中余氯的,以免氧化反渗透膜.如果想抑制反渗透的微生物污染,可以投加非氧化性杀菌剂,但一般比较贵.在使用操作过程中,需要佩戴好相应劳保用品,避免人体直接接触药剂.投加时需通过相应计算来确定投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