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银饰有什么特征特点?
以重为美
再看以重为美,贵州施洞苗族妇女自幼穿耳后,即用渐次加粗的圆棍扩大穿孔,以确保能戴上当地流行的圆轮形耳环,利用耳环的重量拉长耳垂。有些妇女因耳环过重,耳垂被拉豁。当地耳环单只最重达200克。黎平苗族妇女的篓花银排圈讲究愈重愈好,重者逾八斤。
以多为美
苗族银饰上呈现出的”多”的艺术特征,也是十分惊人的。很多苗族地区佩戴银饰讲究以多为美。耳环挂三四只,叠至垂肩;项圈戴三四件,没颈掩额;腑饰、腰饰倾其所有,悉数佩戴。特别是清水江流域的银衣,组合部件即有数百之多,重叠繁复,呈现出一种繁缚之美。这种炫耀意识的物化在其他民族也不难见到。傣族男子的纹身习俗讲究纹身部位愈宽、图案愈复杂愈美;求偶期的哈尼族少女浑身上下戴着密密的珠饰、贝饰;青海牧区藏族妇女的“加龙”背饰充分体现了追求大和多的审美原则;德昂族的腰箍多达三四十圈,可谓追求饰品数量的典型。足见追求繁缚的以多为美,不止苗族一家。
值得一提的是,从贵州省博物馆所藏不同时期的银饰比较情况看,苗族银饰追求大、重、多的脚步始终没有停止。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苗族银饰的发展速度更为空前。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苗族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银饰锻制是苗族民间独有的技艺,其中整套银饰系列之首是什么?
银凤冠和银花帽银饰锻制是苗族民间独有的技艺,所有饰件都通过手工制作而成,工艺水平极高,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银凤冠和银花帽是头饰中的主要饰品,也是整套银饰系列之首,素有龙头凤尾之美称.
苗族人为什么那么钟情于银饰?
苗族人酷爱银饰,不管在哪里生息繁衍,服饰特别是银饰都成为当地的亮点和人文景观。据有关史料记载,自秦汉以来,苗族的银饰文明得到一脉相承,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苗族金银神话的诠释,如贵州流传的《运金运银》、湘西流传的《鸺巴鸺玛》等。
唐宋时期,苗族银饰是以多、以大、以重为美,妇女戴大耳环,戴银项圈。明代方志说,苗族佩戴的有金银耳环,富人还戴硕大的项圈,虽承唐宋遗风,却衍生出区别婚否、馈赠定情的功能。
到了清朝雍正年间,苗乡“改土为流”以后,苗族银饰趋向纤细、复杂、精致。特别是黔东和湘西地区的苗族服饰更是精彩纷呈,这在青年妇女身上体现得最为充分。她们常常是头戴银冠、项挂银圈、身穿银衣、手配银镯、脚系银链,以多为美,以重显富。一个盛装的苗家妇女,其银饰重达二三十斤。
据苗族专家麻明进等人介绍,苗家人一生中用银处极多,尤其女性更胜,主要有三项:一是青年男女定情,男方要送女方银镯、耳环等作信物,而在正式出嫁时如男方送不足一定银两则不能成婚。二是苗家孩童是父母希望所在,其银饰的头帽、手镯、脚钏、银铃响物、罗汉菩萨等,全是新买银子做成。为求“长命富贵,驱鬼避邪”,苗人从少年乃至中年,在手、脚、耳等处均系上适量的祀保银钏。二是日常家珍饰银、存银又是苗家富有的象征。日常生活中,用银子来进行馈赠也是常事。三是给老年人祝寿或送葬都离不开银子或银饰物,常有些老人,生前将银私藏,死后无人知晓。至今,湘黔边区的苗族同胞用银数量有增无减。
有人在凤凰、花垣等边远县份作了调查,一般家庭在改革开放前为新娘送银在四五十两左右,而近年来都增至一二百两,还要制成头饰、项圈、手镯、戒子、耳环、扣链、银腰带、牙签、披肩等饰品,总之,“以银为结,以银为彩,以银为荣,以银为贵”成为苗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
贵州民族学院教授苗青认为:银饰萌芽于苗族社会早期的巫术图腾活动之中,产生于汉代,成熟于唐代,丰富于明清两代,发展于现当代。在同一族群同一支系中,银饰成为族群的识别符号。银饰作为崇拜物,它把同一祖先的子孙紧紧地凝聚在一起;作为婚姻标志,它给人们的婚恋生活带来良好的秩序;作为巫术器物,它又从心理上给人们提供生活的安全感。因此,苗族银饰已不是单纯的装饰品,而是植根于苗族社会生活中的文化载体。
苗银多少钱可以买到?
苗银也叫云南银,非纯银,是苗族特有一种银金属.其含量成份有银.白铜等,含银量在50%以下,所以一般价格比较低.
苗族女子银饰的样子
好像没什么统称~~ 只是头饰包括银角、银扇、银帽、银围帕、银飘头排、银发簪、银插针、银顶花、银网链、银花梳、银耳环、银童帽饰 还有它来自南方少数民族的"耳档",起源于北方少数民族的“跳脱”,以及从古代饰物中沿袭而来的 “步摇”、“五兵佩”和中国传统的龙、凤、鳞纹样等等
苗族女人头上的银饰叫什么?
就叫苗族银帽吧 莫非还有什么叫法···
墨戎苗寨银饰品有哪些种类?
墨戎苗寨的银饰品种类还是挺多的,比如像耳环、戒指、项链、手链、手镯、碗勺、银壶等等.
谁买过海南苗族手工打造的银饰品,是真的吗,含银量是多少
苗银本身是指纯银,长久以来苗族地区的重要首饰品和婚嫁用品。但实际上苗银都并非纯银,其它主要成分是铜,含银量不高。一般银含量在20%—60%。其主要特点是苗族地区手工制作,图案精美,富有寓意。
另外,目前市面上所见到的苗银饰品几乎都没有银的成分,一般分为三类:
1、以黄铜(铜锌合金)为主的“苗银”:
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境内,如云南大理市鹤庆县新华村的银饰品。鹤庆的银饰品成分以黄铜为主,部分纯银饰品则是通过其它渠道进入到当地市场。
2、以白铜(铜镍合金)为主的“苗银”:
主要分布在贵州省黔东南地区,如贵州省凯里市千户苗寨附近的银匠村。银匠村的苗银饰品成分以白铜为主,通过电镀、加蜡、上色的工艺处理,形成颇具特色的贵州苗银饰品。
3、以红铜(即纯铜)为主的“苗银”:
又名紫铜,具有很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塑性极好,易于热压和冷压力加工。红铜的硬度虽较差,但直接经过捶打就能制成各种工具和装饰品。
苗族为什么会制作那么多的银饰?
苗族人如此崇拜银饰,但是他们聚居的贵州地区并非白银产区。那么如此大量的白银究竟从哪里获得呢?
居住在控拜村 的200多户苗家人,四百年多年前都是从榕江迁徙而来,频繁的商业贸易让苗族人有了打银的原料。
苗族常年迁徙,漂泊不定,所以他们喜欢把所有的财富随身戴在身上,人走则家随;以钱为饰保值财产。这也许是苗族人好银的直接原因。
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银饰的功能性作用。杨文斌告诉我们,苗族人的银饰可以避邪,还能去毒,防止瘟疫。
村子里有一棵大枫树。当地人告诉我们这是保寨树。苗族古歌里面说了,蝴蝶是从枫香树里出来的,跟水泡谈恋爱,生十二个蛋。孵蛋孵了十二年,才孵出了苗族的始祖姜央,牛,蜈蚣等等,所以它是苗族崇拜的神树。传说蝴蝶妈妈是苗族人共同的祖先。
一位苗族老人保留着一套西江最早的银头饰,上面的蝴蝶玉钩就是最好的见证。
在今天苗族蜡染上我们同样看到了蝴蝶的文样,苗族人相信,“蝴蝶妈妈”是所有苗族人共同的祖先。倘若有文字,苗族人这番深切的倾诉之情,想必会汇成一部史诗。但苗族人像所有没有文字的民族那样,他们只能将记忆倾泻进白色的银饰中。
苗族银饰如何保养
最好的银饰保养方法是天天配戴,因为人体的油脂会使银发出温润自然的光泽(当然也有人例外,有人的汗液中本身含有使银变黑的成分)。平时不佩戴时要收好,最好用密闭口袋装好,防止银饰表面与空气接触而氧化变黑。
日常清洗的土办法:挤一点牙膏在银饰上面,加点水,适当揉搓至起小白泡泡,再用清水冲干净即可恢复光亮。
在佩戴银饰时不要同时佩戴其它贵金属首饰, 以免碰撞变形或擦伤。
保持银饰的干燥,别戴着游泳,切勿接近温泉和海水。
佩戴时每天要用软布擦拭银饰表面,以保持光泽。不过最好是专用的擦银布。擦银布含有银保养成份,不可水洗。
若发现银饰有变黄的迹象,这时应使用珠宝小刷清洁饰品的细缝,然后将拭银乳滴一滴在面纸上,将银饰表面黑色氧化物拭去,再用拭银布恢复饰品原本的银白与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