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高桥吾郎一生之环,高桥吾郎一生之环正品多少钱

高桥吾郎的发展历程

高桥吾郎的发展历程

自60年代创立以来,其精致的制作手艺,神秘的古印第安传统技术、独特的款式设计,令其建立于日本东京唯一的发售店GORO’S每天都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FANS排长队等待进入他的专卖店。GORO’S这个品牌已经有40余年历史了,不做任何广告,坚持着纯手工,少量生产,让他成为与CHROME HEARTS 并列世界奢侈品行列的两个银饰品牌。创办人兼设计师——高桥吾郎,是日本流行界的一个传奇人物。GORO’S拥有100%古印地安制银技术,是日本银器品牌的超人气代表。由于得到印地安人的技术传承, GORO’S的出品亦围绕着古印地安民族的传统所设计计,当中备受印地安最为崇敬的鹰式标记(YELLOW EAGLE),更是GORO’S出品中,使用的最多的经典图案,因为印地安民族向来认为鹰是这个世界上能够飞的最高的动物,亦感觉到鹰是世界上唯一能够将天与地紧密连接的生物,所以一直以来都得到最高的崇敬,加上GORO’S的出品本身就是因为得到印地安民族的技术传承才会有机会出现,所以最终高桥吾郎用鹰作为其品牌的永久标记。

高桥也是个艺术家气质浓厚的怪老头,虽然每天有许多客人排队要进入店内选购,但是他的店是不准某些客人进入的,例如带着耳机听音乐的、嚼口香糖的、边等边说笑的…等等。另外就是他不会把好的作品拿出来,给他觉得不懂得欣赏的人看。正所谓物以稀为贵,他所烧制的管珠,也是以颗来计价,通常一串下来,加上随便来支银羽,价格一共可以买台摩托车。假如身在日本,手头上刚好有两支,又极需现金周转,你可以找间日本潮流店家,不夸张,立刻变现金,收购不只保值还有增值空间。高桥吾郎专注学习古印第安制银技术,更得当中一些制作技术秘方的真传,配合其多年来手制银器技术的精细手艺,令到他所制作的925纯银单品,有着非一般传统银器出品所有的色泽,而且在佩戴一段长时期日子后,所有的GORO’S更会转化为带炭黑的银色。就是因为这种古技术的配合,令到GORO’S的成功得到时尚界和银器界的关注。

2007年末 记录他的传记书《YELLOW EAGLE》正式出版。书名是他印第安名字的英文意译。这本书的竖排副标题—-从心出发,自由奔放做喜欢做的事情。

书里部分内容的翻译:

【无论过几百年几千年,金银都能保存下来,就算我死了,我做的东西还是能保存在这个世界上,这是多么奇妙的事情】

GORO’S制作的东西已经超越了年代和性别,运用自然的东西,用自己的双手打磨,雕刻大自然创造的东西从无形变成有形,为作品注入灵魂。手工制作的东西古扑真实,能超越时间,超越语言,这点是GORO’S一直深信不疑的。

【以自己的意愿活下去,我也是这么祈祷这么想的】

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有甜有苦。但无论是甜是苦,人是为了快乐才活着的。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活下去,并不轻松。其实往往比选择大家普遍选择的路更艰难更需要勇气。想做的事情,不断的失败不断的坚持,这过程很辛苦,但选择了自己所爱的事,遇到的那些辛苦也会变得甜蜜,这种辛苦让人觉得充实和幸福。

GORO’S银器饰物一件难求

随着高桥吾郎年龄越来越大,GORO’S 的产量也越来越少,在高昂的价格下,GORO’S 的单品依然是供不应求的状况,因此产品价值更是炒翻天了。下次去原宿,那就不要忘了到 GORO’S 的店去碰碰运气,相信他优雅的质感、细腻的设计绝对会让你惊艳。

由于高桥吾郎红遍整个日本,加上GORO’S的出品只限于东京专门店发售的关系,渐渐成为了不少商人的炒卖对象。有鉴于此,高桥吾郎便决定只将自己的出品,贩卖给真正喜爱他手艺的支持者,而且专门店每次更只限4人入内挑选货品,而且更只限于购买适合自己尺码的银器,以及付款后需立即戴着离开,由于大大增加了入手的难度,这一举更令其出品更为罕见,而且再度大受注目之余,炒卖级数变得更加厉害——GORO’S的表参道专门店每天大排长龙,长蛇之列更夸张得由开店直到关店前一刻才完全消散,当中的客人更来自日本全国以至海外各地,数十年内风雨不改。值得一提的,还有GORO’S的传统经营作风完全有别于一般的商店,他们除了规定每回只接待4位顾客入内参观之外,更强调品牌与客人的直接沟通——以当场配搭出适合客人个性的饰物为卖点——简单说即是若然他们认为客人的气质不适合佩戴某一款GORO’S出品,就算你能够付出多几倍的价钱,他们也不会将那件银器卖给你,这种稀有独特的经营方式,多年来便成为了GORO’S的代表性象征。

凭着精致的手工制作,加上得到印第安真传的造银秘方,GORO’S自成立40多年来的成功,还要多得日本时尚界的全力支持。当年GORO’S就曾得到时尚界教父人物藤原的点名力赞,加上一众时尚达人如北修三、下野宏明等经常佩戴一系列GORO’S饰物亮相于各时尚杂志,令到GORO’S成为了当今日本时尚界的象征。除此之外,还有娱乐界的万人迷木村拓哉、坏孩子金子贤等人气星级支持者的爱戴,便直接令到GORO’S于全球时尚界成为备受瞩目的人气出品

翻译成白话 杨涟的血书

翻译成白话 杨涟的血书

涟必会死于杖下!涟痴心报国,愚钝梗直为奸人所仇视.久有拼七尺之躯,不复挂念自己安危.不做张俭逃亡,亦不做杨震服毒,只想以自己的性命报效朝廷,不图死后妻子儿女环绕哭泣. 严刑拷打,冤枉定为贪赃之罪.欲杀涟向宦官献媚,天天追赃,旨意苛严,限时办结.涟家路远,交往断绝途穷,身体不是铁石,只有一命而已.雷霆和雨露都是皇上天恩,我仁义一生,现死于诏狱,难言死不得其所.有何憾于天?有何怨恨 于人?只因我身为副宪臣,受先帝顾命.孔子说:“受托孤和临终之命,临大是大非怎可失去气节!”持此信念,终可以无愧于先帝在天之灵,对得起二祖、十宗与皇天后土及天下百姓世世代代了!大笑,大笑,还大笑!奸佞砍去头颅,于我何惧?

求《蝶恋花》赏析300字左右

求《蝶恋花》赏析300字左右

纳兰性德仅活到三十一岁,这位才华绝代的人物,来到世间不过“惊鸿一瞥”,留下的雪泥鸿爪便是那《饮水词》。读他的词,你会感受其中有那么个饱含挚意深情且十分凄惋动人的主旋律,久久地在你心上萦回,且听这首《蝶恋花》吧: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月光下的世界,有一种朦胧的美感,易惹人冥思遐想。离别的人们则更易逗起无限相思之情。唐人诗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又有“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之类。纳兰性德继承前人却又自创新意,他仰望夜空一轮皓月,浮想联翩而至,情感勃郁而生。他高声叹息:“明月呀明月,最可怜你一年到头东西流转,辛苦不息;最可惜你好景无多,一夕才圆,夕夕都缺。”那“环”和“玦”皆美玉制成的饰物,古人佩在身上。“环”似满月,“玦”似缺月。纳兰性德词镂刻精工入妙,于此类比拟可见。但其长处还在于写景亦处处有情,故其词抒情气氛特浓。此处以“辛苦最怜”四字领起,顿使天边那一泓寒碧,漾起许多情思。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随着情感的高涨,想象的飞腾,他进一步梦想起来,那一轮明月仿佛化为他日夜思念的爱人,用她那皎洁的光辉陪伴着他。此时,词人也发出了自己的誓言:要不畏“辛苦”,不辞“冰雪”去到自己爱人身畔,以自己的身躯热血“为卿热”。无奈天路难通,一个天上,一个人间,遐想烟消云散之后,剩下的只是对往事的追怀和物在人亡的沉痛感慨。

纳兰性德本是一位在精神气质上颇似贾宝玉的贵胄公子,身居“华林”而独被“悲凉之雾”。当了康熙的侍卫,却深以为苦,“惴惴有临履之忧”。他率真,性好自由,喜欢“闲云野鹤”式的生活:“仆亦本狂士,富贵轻鸿毛”,他爱书,爱友朋之乐,还很钟爱他的闺中伴侣。《饮水词》中有些篇章如初日芙蓉,晓风杨柳的姿影般明丽、娇嫩,又如出谷春莺,天边云雀的鸣声般曼妙、清新,它记录了词人的初欢,描绘了他的少年行乐图。可惜这段时间很短促,大约才结婚两、三年后他就赋“悼亡”了。我们看到他在一首《沁园春》词前《自序》中道:“了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澹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哦,原来他心中的明月,寄托了他如此深沉的哀思,自不同于一般。他们夫妻间只有“几年恩爱”,又还有别离,早知如此,真不该离别:“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围月?”他在词中常这么叹息。

“无奈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下半阙拉回到现实:室在人亡,双燕依然,一片凄清。小燕子也是很多情的,象王尔德笔下的“快乐王子”就有一只小燕子来陪伴。如今一双燕子出现在纳兰性德的帘钩上,只有它们那儿娇小、轻盈才能够“软踏”,这“软”字下得多神!燕子呢喃、似絮语;它们在说什么?是说当年这室中曾有那“一生一代一双人”的事儿吧?于是我们从那“说”字里随之想象出此间曾有过的旖旎柔情的梦幻中的画面来了,随即,又都消逝了。眼前只有这帘间燕子。

“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一结是那样沉挚,又是纳兰性德式的爱情的表现。他是不甘心这样凄凉到底的,他又梦想起来了。“唱罢秋坟”出自李贺诗中“秋坟鬼唱鲍家诗”一语。“鲍家诗”似乎指的就是鲍照的《蒿里吟》这类挽歌。纳兰性德说:“在你的坟前我悲歌当哭,唱罢了挽歌,悲哀还不得解脱,我只有明春到此来认一认,花丛中可有一双栖香正稳的蝴蝶。”为什么要“认取”呢?想必是旧时曾见过的了。于是我们从他自己描绘的年少风光里,看到了这样的镜头:“露下庭柯蝉响歇,沙碧如烟、烟里玲珑月。并着香肩无可说,樱桃暗吐丁香结。笑卷轻衫鱼子缬,试扑流萤,惊起双栖蝶……。”这不就是那难得的“一昔如环”的花月良宵吗?在他心上萤飞蝶舞,时时闪过,他所以要时时去寻觅,以重温旧梦。但这样的解释似嫌不足。我们反复吟咏全篇,感到其中热烈深沉的感情是一贯到底的。“最怜”——“不辞”——“认取”这些字眼下得“字字沉响”,力量很大。应该容许他的想象继续飞腾起来,应该换一种理解:对着秋坟,他痴心地发愿“眼泪已流尽,悲歌已唱完,倒不如率性化去,和死去的爱人一起变作一双蝴蝶,到来年,春光如海万花丛中有对双栖蝶,这就是我们俩——永远地摆脱悲哀,永远地相依在一起——请旁人来‘认取吧。”

他的早逝的妻子,在他心中永久是一位娇憨情态的少女,他们相恋的时光在池心中是永久的纪念。他感到那时候他自己也很纯洁无邪,正是“少年不识愁滋味”,而后来他便陷进许多烦恼中去了,所以他对一逝而不复返的人生这段美好时光无限依恋,格外追想。他的“悼亡”篇章很多,其缘由也在此。

纳兰性德词中有一个理想境界,那就是希望青春和爱情得到永生。青年词人是非常执着于这一理想并且热烈地赞颂它的。《蝶恋花》可为范例。故而我们读他这篇词后,会感到于凄惋中还燃着一种象火一般炙热人心的东西,这就颇具力量,而不纯然是消沉。他的同时代词人陈维崧评他的词曰:“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但我以为散发着青春气息的纳兰性德的词,几乎在“南唐二主”之上。

纳兰性德词善设色点染,此篇先以素谈之色为主,只见青白的月色,又见帘前的双燕,最后却让我们看见那春丛双蝶的想象中色采绚烂的特写,映衬之下,分外地美。即令“悼亡”,也不尽是一片素色,这恐怕也是他的特点吧。

参考资料:http://wenwen.sogou.com/z/q769051730.htm?si=2

咏怀古迹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联结伟大的前者,启迪智慧的后者

一曲别离终散尽下一句是啥

繁华散尽一曲终离散;十里长亭外相思成河

十里长亭外,独奏琵琶语,深情款款,十指倾弹为谁倾,寒风冽冽,苍山负雪,弦断,曲难鸣,伊人渐远,谁与和?眉宇间,相思尽染。一场红尘恋,一份千年缘,几缕隔岸相思,如今回首尽惘然,如昙花一现,沁人心脾,却如刺入心,凝眸思远,月瘦星稀,寒风过,单衣不奈五更寒,谁的情思在夜色中沉寂,摇曳了梦里繁花空等谁记起,落红无数,枯叶飘零,如欢,如殇;欲语泪先流,满腹相思对谁倾,独留叹息相回,谢下一身繁华,刺痛了梦里花香,惹了一身惆怅,空留一生回忆,无眠了多少夜,又付了多少枕间相思,如痴,如醉;琵琶语,千古音,一曲长相思,琴声袅袅,却尽唱离别,入了谁耳?乱了谁心?一曲肝肠断,空等谁梦里相依,如梦,如幻。长夜漫漫,青灯幽盏,残烛伴残颜,对影形亦单,孤身倚楼闻风鸣,帘卷西风,泪眼相看,残花落尽几凄迷,那一世,你白衣长袖,与花间走来,一身芳华,我衣衫褛褛,跋山涉水而来,只为与你相拥,愿沉醉你的柔情,闻着你的发香,走过千山万水,挽手共欣晨曦黄昏。只一转眼,便天涯相望,行若陌人,曾经往事,如梦云烟,转眼即付流年沙。

忆流年,几苍茫,浮生若梦,缘来缘去缘难定,情深情浅情难终,聚散分离,朝如青丝暮成雪,飞雪之夜,烧回忆取暖,却依旧温暖不了一颗破碎的心,依旧如雪凄凉,独自泪空流。曾经咤紫嫣红,怎抵似水流年,韶华葬尽,终不过一场云烟,念亦罢,忘亦罢,人生如戏,戏里戏外都是一个人在上演着。不若苦笑相随了如罢,何惜流年,举杯独醉,饮罢飞雪,谁拾弹指雪花,谁稀刹那芳华,谁痴红颜温雅,谁酒三尺惆怅!然,酒过愁肠,伊人一笑如花,梦里梦外,都是你的身影,如何忘却,曾月下相依,共许流年不老,我们不散,那句句甜言蜜语仍在耳边回旋,又怎敢忘却。只一念,便泪流满面,融了雪,恰如你我负了流年。一朝邂逅,一份情愫,一张素笺,一抹残笑,隐逸了多少楼台旧梦,记忆划过岁月的斑驳,在时光里染了苍白,愿乘一叶孤舟,划过秦时明月,寻你在诗意的江南小巷,愿执一支笔,穿过唐风宋韵,等你在烟雨潇湘的楼阁,在每个寂静的夜里,为你环佩叮咚,轻敲在每个念你的夜晚,只想,为你巧笑嫣然,抹去你一生的尘埃。

寒灯杯盏,揽月成痴,情难舍,执笔画梦,终是梦难圆,素笺苍白,在那点滴间,有着多少碎碎念,在哪花落花开间有着多少离散的悲欢,陌路天涯,邀风作画,将所有的思念化作这漫天的雪花,当你仰望时,是否能感受到千里之外的一颗破碎的心。当你摊开手心,是否感受到我的温暖。盏灯瘦影浓相思,西楼魂倚断,泪阑珊,痴痴望,忆流年,半衾幽梦远,笙箫起,一曲醉年华,回眸相思又天涯!幽思知几许,向谁边。沉香一缕梦魂牵。情多少,无语问婵娟。寥落年华,芳尘迷远浦。事如烟。愁闻玉笛不成眠。人何在,醉眼送流年。这一曲乱凤求凰,婉转了千年过往,四季离歌,悲伤婉转,琴弦别鸳鸯,流年散曾经,暗淡了如花美眷,苍老了流年,瘦了容颜,浓了相思。一缕月似纱笼,沉醉千年离痛,落地惊鸿,吟咏旧时万丈轻红。

淡墨飘香,煮字成思,执一笔痴狂,将思念写成恒古诗篇,青灯墨下,吟千回百转,抒红袖添香。相思引,几番意,难相负,情难舍,心难留。花朝月夜,错把镜花作满红,谢红作泥土,风吹,了无痕迹。韶华远去无处寻,孤影成行泪湿衣,一种思量,两份忧愁,一朝邂逅,一生想念。眸然回首,怅怅然,情深缘浅,悲欢离合,滴落生生世世的眷恋,一生烟雨,一场梦,一世红尘,一阙歌。

独卧寒窗前.哀风拂面.悲怅心中万千念 出自哪里?

浮云之 思念 思念 独卧寒窗前,哀风拂面,悲怅心中万千念.割脉痛饮誓苍天,一生不变.博爱无边海,波涛澎湃,梦中圣洁如云烟.痴情伊人不再现!换人间? 梦蝶悠悠.思念从来就是最美的缄言.那么多逝去的日子里,言语和思想的默契,成为灵魂燃烧的姿势如火红的枫叶,环佩在纷纷舞蹈的风中随风飘飞, 思念,浓缩了所有的岁月,泪,抖尽所有的朦胧.

赏析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这首诗是《咏怀古迹五首》中的第三首,杜甫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广大抱负。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诗的发端两句,首先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据《一统志》说:“昭君村,在荆州府归州东北四十里。”其地址,即在今湖北秭归县的香溪。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正住在夔州白帝城。这是三峡西头,地势较高。他站在白帝城高处,东望三峡东口外的荆门山及其附近的昭君村。远隔数百里,本来是望不到的,但他发挥想象力,由近及远,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他就以这个图景作为本诗的首句,起势很不平凡。杜甫写三峡江流有“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长江二首》)的警句,用一个“争”字,突出了三峡水势之惊险。这里则用一个“赴”字突出了三峡山势的雄奇生动。这可说是一个有趣的对照。。清人吴瞻泰的《杜诗提要》则又是另一种看法。他说:“发端突兀,是七律中第一等起句,谓山水逶迤,钟灵毓秀,始产一明妃。说得窈窕红颜,惊天动地。”意思是说,杜甫正是为了抬高昭君这个“窈窕红颜”,要把她写得“惊天动地”,所以才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她。“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前两句写昭君村,这两句才写到昭君本人。诗人只用这样简短而雄浑有力的两句诗,就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从这两句诗的构思和词语说,杜甫大概是借用了南朝江淹《恨赋》里的话:“明妃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远,关山无极。望君王兮何期,终芜绝兮异域。”但是,仔细地对照一下之后,我们应该承认,杜甫这两句诗所概括的思想内容的丰富和深刻,大大超过了江淹。清人朱瀚《杜诗解意》说:“‘连’字写出塞之景,‘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说得很对。但是,有神的并不止这两个字。只看上句的紫台和朔漠,自然就会想到离别汉宫、远嫁匈奴的昭君在万里之外,在异国殊俗的环境中,一辈子所过的生活。而下句写昭君死葬塞外,用青冢、黄昏这两个最简单而现成的词汇,尤其具有大巧若拙的艺术匠心。在日常的语言里,黄昏两字都是指时间,而在这里,它似乎更主要是指空间了,它指的是那和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笼罩四野的黄昏的天幕,它是那样地大,仿佛能够吞食一切,消化一切,但是,独有一个墓草长青的青冢,它吞食不下,消化不了。想到这里,这句诗自然就给人一种天地无情、青冢有恨的无比广大而沉重之感。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这是紧接着前两句,更进一步写昭君的身世家国之情。画图句承前第三句,环佩句承前第四句。画图句是说,由于汉元帝的昏庸,对后妃宫人们,只看图画不看人,把她们的命运完全交给画工们来摆布。省识,是略识之意。说元帝从图画里略识昭君,实际上就是根本不识昭君,所以就造成了昭君葬身塞外的悲剧。环佩句是写她怀念故国之心,永远不变,虽骨留青冢,魂灵还会在月夜回到生长她的父母之邦。南宋词人姜夔在他的咏梅名作《疏影》里曾经把杜甫这句诗从形象上进一步丰富提高:

昭君不惯胡沙远,

但暗忆江南江北。

想佩环月夜归来,

化作此花幽独。

这里写昭君想念的是江南江北,不是长安的汉宫特别动人。月夜归来的昭君幽灵,经过提炼,化身成为芬芳缟素的梅花,想象更是幽美!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这是此诗的结尾,借千载作胡音的琵琶曲调,点明全诗写昭君“怨恨”的主题。据汉刘熙的《释名》说:“琵琶,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琵,引手却曰琶。”晋石崇《明君词序》说:“昔公主嫁乌孙,令琵琶马上作乐,以慰其道路之思。其送明君亦必尔也。”琵琶本是从胡人传入中国的乐器,经常弹奏的是胡音胡调的塞外之曲,后来许多人同情昭君,又写了《昭君怨》、《王明君》等琵琶乐曲,于是琵琶和昭君在诗歌里就密切难分了。

前面已经反复说明,昭君的“怨恨”尽管也包含着“恨帝始不见遇”的“怨思”,但更主要的,还是一个远嫁异域的女子永远怀念乡土,怀念故土的怨恨忧思,它是千百年中世代积累和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乡土和祖国的最深厚的共同的感情。

话又回到本诗开头两句上了。胡震亨说“群山万壑赴荆门”的诗句只能用于“生长英雄”的地方,用在“生长明妃”的小村子就不适当,正是因为他只从哀叹红颜薄命之类的狭隘感情来理解昭君,没有体会昭君怨恨之情的分量。吴瞻泰意识到杜甫要把昭君写得“惊天动地”,杨伦体会到杜甫下笔“郑重”的态度,但也未把昭君何以能“惊天动地”,何以值得“郑重”的道理说透。昭君虽然是一个女子,但她身行万里,冢留千秋,心与祖国同在,名随诗乐长存,为什么不值得用“群山万壑赴荆门”这样壮丽的诗句来郑重地写呢?

杜甫的诗题叫《咏怀古迹》,显然他在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是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的。他当时正“飘泊西南天地间”,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虽然他在夔州,距故乡洛阳偃师一带不象昭君出塞那样远隔万里,但是“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洛阳对他来说,仍然是可望不可即的地方。他寓居在昭君的故乡,正好借昭君当年相念故土、夜月魂归的形象,寄托自己想念故乡的心情。

我们更可以从清人李子德的“只叙明妃,始终无一语涉议论,而意无不包。后来诸家,总不能及。”这个评语来赏析这首诗的最重要的艺术特色,它自始至终,全从形象落笔,不着半句抽象的议论,而“独留青冢向黄昏”、“环佩空归月夜魂”的昭君的悲剧形象,却在读者的心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

咏怀古迹其三的诗词鉴赏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咏怀古迹其三的诗词鉴赏:

《咏怀古迹其三》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在夔州(治今重庆奉节)写成的诗歌。这首诗吟咏了王昭君等人在三峡一带留下的古迹,赞颂了这位历史人物的文章学问、心性品德、伟绩功勋,并对这些历史人物凄凉的身世、壮志未酬的人生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并寄寓了自己仕途失意、颠沛流离的身世之感,抒发了自身的理想、感慨和悲哀。组诗语言凝练,气势浑厚,意境深远。

这首诗由写昭君村开始,进而写昭君的身世遭遇,最后突出昭君的怨恨。表面看来,好像是咏昭君而非咏怀,实际上还是咏古迹以感己怀。在抒写昭君的怨情中,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慨。杜甫一生,济世之志甚高,但终其身,也未得一展抱负。肃宗朝虽任职京师,也只不过是一左拾遗。就这,还因忧国惜才,疏救房琯,而触怒肃宗,差点获刑。虽然获救,却终被疏远,终于郁郁辞官,漂泊西南。而昭君也是因汉元帝昏庸,不辨美丑而远嫁异乡,流离而不得归,身死而遗长恨。二人的遭遇、经历、处境,不无相似之处。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所谓“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唐宋诗举要》所谓“此自喻其寂寥千载之感也”,正是诗中所要传递的。昭君未能见知于君王,诗中对她深寄同情,也有怨君之意。当然更主要的,还是一个远嫁异域的女子,永远怀念故土的怨思,这是千百年世代积累的更为普遍的更为深厚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