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佛珠颗数(佛珠颗数代表的意义)

一般佛珠有多少颗

一般佛珠有多少颗

佛珠的粒数各有其义:1080粒,是包括了十法界的各108个数;108粒,是表示单纯的108种烦恼,或108尊佛的功德,或108种无量三昧等等;54粒的,是表示修身的境界;42粒的,表示住、行、向、地等菩萨乘之阶位;27粒的,表示声闻之27圣贤;21粒的,是佛教中代表本有的十地与修身之十地及佛果;14粒的,表示仁王经所说十四忍(三贤、十圣加正觉).其余36、18等粒数的佛珠,有的是为了携带方便,分108数的三分之一或六分之一而已,有的则是外道所表之三十六天罡或十八种神通变化,别无他义.

佛珠一般多少颗

佛珠一般多少颗

佛珠的颗数有着不同的含义:《桑布扎续》与《金刚空行续》等续部中云:“息业为一百,增业为一百零八,怀业为五十,诛业则为六十颗。”在通常情况下,以一百零八颗为宜。(四业,是佛教密法中的四种事业,即:息灾法,消除疾病、灾害祸患等;增益法,增长财富、寿命、名望、官位等;怀爱法,获得他人的敬爱;诛杀法,摧伏甚至诛杀怨仇、魔怪。这都是属于密教的范畴,所以有些东西大多数人不常听闻或接触。)佛珠的颗数各本佛经所记戴也有不同, 现举其中最常引述的供参考: 1. 金刚顶瑜伽佛珠经 1080, 108, 54, 27 颗 2. 木[木患]子经 108 颗 3. 陀罗尼集经 108, 54, 42, 21 颗 4. 数珠功德经 108, 54, 27, 14 颗 5. 文殊仪轨经 1080, 108, 54, 36, 27, 18 颗(注意,这些数目都是不包括母珠、隔珠、弟子珠的) 按「文殊仪轨经」(数珠仪则品) 说法最上品是 1080 颗, 上品 108 颗, 中品 54 颗, 下品 27 颗, 而颗数所代表的意义是历代祖师为方便教化所说, 而非出自经典所戴, 现将常见的颗数意义简述如下: 1080 颗 — 表示十法界各有一百零八种烦恼, 合成为 1080 种烦恼, 十法界包括迷的六界: 地狱, 饿鬼, 畜生, 修罗, 人间及天上, 即是六道轮回的世界, 后四界是圣者悟的世界, 即是: 声闻, 缘觉, 菩萨及佛界。 108 颗 — 表示求正百八三昧, 断除一百零八种烦恼, 一百零八种烦恼一般说法是六根 (眼, 耳, 鼻, 舌, 身, 意) 各有苦、乐、舍三受, 合为十八种, 六根各有好、恶、平三种, 合为十八种, 总计三十六种, 再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合为一百零八种烦恼。 54 颗 –表示菩萨修行的五十四个阶位, 即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四善根因地。 42 颗 –表示菩萨修行过程的四十二种阶位, 即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及妙觉。 36 颗 –与 108 颗意义相同, 为便于携带将 108 颗除三份。 27 颗 –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之二十七贤位, 即前四向三果之十八有学与第四果阿罗汉之九无学。 21 颗 –表示十地、十波罗蜜、佛果等二十一位。 18 颗 –与 108 颗意义相同, 为便于携带将 108 颗除六份。 14 颗 — 表示观音菩萨的十四无畏。 佛珠常附有母珠、数取、记子、记子留等。一般母珠是一颗 (亦有二颗), 母珠又称达磨珠。数取 (亦叫隔珠, 间珠) 用以分隔一定颗数的佛珠。记子又称**珠, 是串在母珠之另一端, 多以十颗为一小串, 表示十波罗蜜, 捻珠念佛满一百零八次时即拨动一记子以为纪数。如在记子之上部另附上透明之小珠 (一般用水晶) 称为助明、净明、维摩、补处菩萨。记子留是指每串记子之末端所附的珠子。

佛珠正常应该有几颗?

佛珠正常应该有几颗?

也叫念珠,是佛教徒念佛时用以计数和束心的工具。

据藏经记载,最上品的念珠是1080粒,这种念珠,因太长,或供极少数大德高僧和潜修者使用,或供名僧在大法会中作为装饰,此外极少人使用。上品的念珠为108粒(密宗行者为110粒),中品为54粒,下品为27粒。另有42粒、21粒、14粒及净土宗的36粒、禅宗的18粒等共9种。 佛教念珠的粒数各有其含义:1080粒,是包括了十法界的各108个数;108粒,是表示单纯的108种烦恼,或108尊佛的功德,或108种无量三昧等等;54粒的,是表示修身的境界;42粒的,乃住、行、向、地等菩萨乘之阶位;27粒的,是表示声闻之27圣贤;21粒的,是佛教中代表本有的十地与修身之十地及佛果;14粒的,是表示仁王经所说的十四忍(三贤、十圣加正觉)。其余36、18等粒数的佛珠,有的是为携带方便,分108数的1/3或1/6而已,有的则是外道所表之三十六天罡或十八种神通变化,别无其他深意。

佛珠、多少颗

108粒

佛珠的颗数是多少?

您数错了吧?不算佛头,加格珠应是111颗就对了. 念得时候,格珠不要跳过,直接数就好. 随喜楼主功德.

佛珠的颗数有什么讲究?

佛珠的数目在经典当中的差异很大,共有九种之多。其实,佛珠有不同的颗数,是因为具有着不同的含义,下面就根据普遍流传的说法,将其不同的含义略述如后:

(一)一百零八颗

是最为常见的数目,是为了表示求证百八三昧,而断除一百零八种烦恼,从而使身心能达到一种寂静的状态。百八烦恼的内容,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总的来说,六根各有苦、乐、舍三受,合为十八种;又六根各有好、恶、平三种,合为十八种,计三十六种,再配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合为一百零八种烦恼,如经中所言:

诸菩萨问:云何百八?佛言:有所念不自知心生心灭中,有阴有集,不知为痴,转入意地亦如是,识亦如是,是为意三;见好色中色恶色,不自知著不自知灭,有阴有集,乃至触亦如是;彼经但列六根各六,虽无三世之语,而结云百八,故知是约刹那而为三世也。……三世三个三十六故,故有百八。

(二)一千零八十颗

表示十界各有一百零八种烦恼,合成一千零八十种烦恼, “十界”表示整个迷与悟的世界,可分为十个种类:(1)地狱界,(2)饿鬼界,(3)畜生界,(4)修罗界,(5)人间界,(6)天上界,(7)声闻界,(8)缘觉界,(9)菩萨界,(10)佛界。

(三)五十四颗

表示菩萨修行过程中的五十四个位次,其中包括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五十阶位,再加上四善根位。分述如下:

十信指:

(l)信心, (2)念心,

(3)精进心, (4)慧心,

(5)定心, (6)不退心,

(7)护法心, (8)回向心,

(9)戒心, (10)愿心。

十住:

(l)初发心住, (2)治地住,

(3)修行住, (4)生贵住,

(5)具足方便住, (6)正心住,

(7)不退住, (8)童真住,

(9)王子住, (10)灌顶住。

十行:

(1)欢喜行, (2)饶益行,

(3)无恙恨行,(4)无尽行,

(5)离痴乱行,(6)善现行,

(7)无著行, (8)尊重行,

(9)善法行, (10)真实行。

十回向:

(1)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

(2)不坏回向, (3)等一切佛回向,

(4)至一切处回向,(5)无尽功德藏回向,

(6)随顺平等善根回向,

(7)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

(8)如相回向, (9)无缚无著解脱回向,

(10)法界无量回向。

十地:

(l)欢喜地, (2)离垢地,

(3)发光地, (4)焰慧地,

(5)难胜地, (6)现前地,

(7)远行地, (8)不动地,

(9)善慧地,(10)法云地。

四善根:

指见道以前,现四谛及修行十六行相以达到无漏圣位的四种修行阶位,包括:

(l)暖位 (2)顶位 (3)忍位 (4)世第一位。

(四)四十二颗

表示菩萨修行过程的四十二阶位,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和妙觉。已见上文,兹不赘述。

等觉:又作等正觉,即指在内容上与佛相等,而实际修行上比佛略逊一筹者。如欲详细了解,请参阅(姚秦)鸠摩罗什泽《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受持品》。

妙觉:指觉行圆满之究竟佛果,系由等觉位更断一品之无明,而得此位。

(五)三十六颗

无确切的含义,通常皆认为是为了便于携带,遂三分一百零八颗成三十六颗。其中蕴含有以小见大的义理,故与一百零八颗相同。

(六)二十七颗

表示小乘修行四向果的二十七贤位,即前四向三果的 “十八有学”与第四阿罗汉果的“九无学”。

十八有学指:(1)随信行者,(2)随法行者,(3)信解者,(4)见至者,(5)身证者,(6)家家者,(7)一间者,(8)预流向者,(9)预流果者,(l0)一来向者,(l1)一来果者,(12)不还向者,(l3)不还果者,(14)中般者,(15)生般者,(16)有行般者,(17)无行般者,(18)上流般者。

九无学指:(l)退法,(2)思法,(3)护法,(4)安住法,(5)堪达法,(6)不动法,(7)不退法,(8)慧解脱,(9)俱解脱。

(七)二十一颗

表示十地,十波罗蜜、佛果二十一个位次, “十地”“五十四颗”一段,“十波罗蜜”见“佛子珠”一段的介绍,兹不赘述。而 “佛果”指达到最究竟成佛的果位。

(八)十八颗

俗称“十八子”,此中所谓 “十八”指的是“十八界”,即六根、六尘、六识。六根:(1)眼界、(2)耳界、(3)鼻界、(4)舌界、(5)身界、(6)意界、 六尘:(l)色尘、(2)声尘(3)香尘、(4)味尘、(5)触尘(6)法尘、六识:l)眼识、2)耳识、3)鼻识、4)舌识、5)身识、6)意识。

佛珠手链有多少颗珠?代表着什么含义?

一百零八颗:是为了表示求证百八三昧,而断除一百零八种烦恼,从而使身心能达到一种寂静的状态。百八烦恼的内容,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总的来说,六根各有苦、乐、舍三受,合为十八种;又六根各有好、恶、平三种,合为十八种,计三十六种,再配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合为一百零八种烦恼。 根据藏经的记载,最上品的佛珠是1080粒,这种佛珠因为太长,只供极少数大德高僧和潜修者使用,或供名僧在大法会中作为装饰,此外极少人使用。上品的佛珠为108粒(密宗行者为110粒),中品为54粒,其余有42粒、21粒、14粒及净土宗的36粒、禅宗的18粒等。 佛珠的粒数各有其义:1080粒,是包括了十法界的各108个数;108粒,是表示单纯的108种烦恼,或108尊佛的功德,或108种无量三昧等等;54粒的,是表示修身的境界;42粒的,表示住、行、向、地等菩萨乘之阶位;27粒的,表示声闻之27圣贤;21粒的,是佛教中代表本有的十地与修身之十地及佛果;14粒的,表示仁王经所说十四忍(三贤、十圣加正觉)。其余36、18等粒数的佛珠,有的是为了携带方便,分108数的三分之一或六分之一而已,有的则是外道所表之三十六天罡或十八种神通变化,别无他义。 念珠是佛教的一种用物,是念佛号或经咒时用以计数的工具,所以也称“佛珠”或“数珠”。 通常用香木车成小圆粒,贯穿成串,也有用玉石、玛瑙制作的。 一般的念珠粒数有14颗、18颗、21颗、27颗、36颗、42颗、54颗、108颗、1080颗之分。据说,世间有很多烦恼,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拨一珠,就可解除烦恼。因为念佛时,要排除一切杂念邪思,做到心地清净,所以念珠也称“清心珠”。佛教所谓“诚心念一句‘阿弥陀佛’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现代人们作为玩玉或藏玉,甚至作为一种时尚,虽不是信佛,也可将玉佛珠作为普通玉器藏玩,这样不妨考虑选择和田白玉或和田青玉佛珠,其质地细腻,油润爽滑。翡翠料的佛珠虽然光泽漂亮,质地硬,可反复的把玩天久容易“生毛”,失去原有神韵,故不如和田玉料的佛珠的越玩越“活”之优势。佛珠的经常反复把玩,使你手、脑、心并用,修身养性,有益健康,其乐自得。

佛珠手链有多少颗珠子

佛珠的数目在经典当中的差异很大,共有九种之多。其实,佛珠有不同的颗数,是因为具有着不同的含义,下面就根据普遍流传的说法,将其不同的含义略述如后: (一)一百零八颗 是最为常见的数目,是为了表示求证百八三昧,而断除一百零八种烦恼,从而使身心能达到一种寂静的状态。百八烦恼的内容,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总的来说,六根各有苦、乐、舍三受,合为十八种;又六根各有好、恶、平三种,合为十八种,计三十六种,再配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合为一百零八种烦恼,如经中所言: 诸菩萨问:云何百八?佛言:有所念不自知心生心灭中,有阴有集,不知为痴,转入意地亦如是,识亦如是,是为意三;见好色中色恶色,不自知著不自知灭,有阴有集,乃至触亦如是;彼经但列六根各六,虽无三世之语,而结云百八,故知是约刹那而为三世也。……三世三个三十六故,故有百八。 (二)一千零八十颗 表示十界各有一百零八种烦恼,合成一千零八十种烦恼, “十界”表示整个迷与悟的世界,可分为十个种类:(1)地狱界,(2)饿鬼界,(3)畜生界,(4)修罗界,(5)人间界,(6)天上界,(7)声闻界,(8)缘觉界,(9)菩萨界,(10)佛界。 (三)五十四颗 表示菩萨修行过程中的五十四个位次,其中包括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五十阶位,再加上四善根位。分述如下: 十信指: (l)信心, (2)念心, (3)精进心, (4)慧心, (5)定心, (6)不退心, (7)护法心, (8)回向心, (9)戒心, (10)愿心。 十住: (l)初发心住, (2)治地住, (3)修行住, (4)生贵住, (5)具足方便住, (6)正心住, (7)不退住, (8)童真住, (9)王子住, (10)灌顶住。 十行: (1)欢喜行, (2)饶益行, (3)无恙恨行,(4)无尽行, (5)离痴乱行,(6)善现行, (7)无著行, (8)尊重行, (9)善法行, (10)真实行。 十回向: (1)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 (2)不坏回向, (3)等一切佛回向, (4)至一切处回向,(5)无尽功德藏回向, (6)随顺平等善根回向, (7)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 (8)如相回向, (9)无缚无著解脱回向, (10)法界无量回向。 十地: (l)欢喜地, (2)离垢地, (3)发光地, (4)焰慧地, (5)难胜地, (6)现前地, (7)远行地, (8)不动地, (9)善慧地,(10)法云地。 四善根: 指见道以前,现四谛及修行十六行相以达到无漏圣位的四种修行阶位,包括: (l)暖位 (2)顶位 (3)忍位 (4)世第一位。 (四)四十二颗 表示菩萨修行过程的四十二阶位,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和妙觉。已见上文,兹不赘述。 等觉:又作等正觉,即指在内容上与佛相等,而实际修行上比佛略逊一筹者。如欲详细了解,请参阅(姚秦)鸠摩罗什泽《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受持品》。 妙觉:指觉行圆满之究竟佛果,系由等觉位更断一品之无明,而得此位。 (五)三十六颗 无确切的含义,通常皆认为是为了便于携带,遂三分一百零八颗成三十六颗。其中蕴含有以小见大的义理,故与一百零八颗相同。 (六)二十七颗 表示小乘修行四向果的二十七贤位,即前四向三果的 “十八有学”与第四阿罗汉果的“九无学”。 十八有学指:(1)随信行者,(2)随法行者,(3)信解者,(4)见至者,(5)身证者,(6)家家者,(7)一间者,(8)预流向者,(9)预流果者,(l0)一来向者,(l1)一来果者,(12)不还向者,(l3)不还果者,(14)中般者,(15)生般者,(16)有行般者,(17)无行般者,(18)上流般者。 九无学指:(l)退法,(2)思法,(3)护法,(4)安住法,(5)堪达法,(6)不动法,(7)不退法,(8)慧解脱,(9)俱解脱。 (七)二十一颗 表示十地,十波罗蜜、佛果二十一个位次, “十地”“五十四颗”一段,“十波罗蜜”见“佛子珠”一段的介绍,兹不赘述。而 “佛果”指达到最究竟成佛的果位。 (八)十八颗 俗称“十八子”,此中所谓 “十八”指的是“十八界”,即六根、六尘、六识。六根:(1)眼界、(2)耳界、(3)鼻界、(4)舌界、(5)身界、(6)意界、 六尘:(l)色尘、(2)声尘(3)香尘、(4)味尘、(5)触尘(6)法尘、六识:l)眼识、2)耳识、3)鼻识、4)舌识、5)身识、6)意识。 (九)十四颗 表示观音菩萨与十方、三世、六道等一切众生同一悲仰,令诸众生获得十四种无畏的功德。十四无畏: 1) 使众生返照自性,获得解脱,是为无畏。 2) 使众生旋转知见,苟遇火难,火不能烧,是为无畏。 3) 使众生旋转观听,虽遇大水所漂,水不能溺,是为无畏。 4) 使众生入于罗刹鬼国,鬼自灭恶,是为无畏。 5) 使众生六根消复,临当被害,刀段段折坏,是为无畏。 6) 菩萨明照十方,使众生不受药叉、诸幽冥所害,是为无畏。 7) 使众生不受虚妄声尘系缚,是为无畏。 8) 使众生行于险路如行坦途,遇贼不受劫,是为无畏。 9) 使性多淫者,不生色念,是为无畏。 10) 使怀忿记恨之人不生嗔恚,是为无畏。 11) 使一切昏钝无善心之人,远离痴暗,是为无畏。 12) 使无子众生,欲求男者,令得生男,是为无畏。 13) 使无子众生,欲求女者,即得生女,是为无畏。 14) 使众生持观音名号者所得福德与恒河沙数无异。

佛家的佛珠都有几颗一串呀?

佛珠的种类很多,若就其使用方面来讲,通常可分为三种类型:1、持珠——用手掐捻或者持念的佛珠;2、佩珠——戴在手腕或臂上的佛珠;3、挂珠——挂在颈上的佛珠。持珠,多用来记录念诵佛号或咒语的数目。在经典中说:nbsp;若善男子、善女人,有能诵念诸陀罗尼及佛名者,为欲自利及护他人……若欲愿生诸佛净土者,应当依法受持此珠。[4]这就说明,持用佛珠就是藉以约束身心、帮助修行、消除妄念,待日久功深,便能增加智慧,利己护人,同时还会获得无量的功德。佩珠,俗称手串,以十八颗子珠者最为普遍,多以名贵材质或颜色亮丽者为之。时下许多并非信仰佛教的男女,皆以佩带佛珠为荣,使佛珠俨然成为一种时尚饰品了。在我看来,凡是这些爱戴佛珠的人,皆应看作是深具善根、无始劫来与佛有缘的人。佛陀早有明示:nbsp;若复有人手持此菩提珠,不能依法念诵佛名及陀罗尼,但能手持随身,行住坐卧,所出言说若善若恶,斯由此人以持菩提子故,所得功德如念诸佛、诵咒无异,获福无量。[5]挂珠,多采用水晶、玛瑙、翡翠、珊瑚、密蜡、绿松石等珍贵材料制成,子珠的色泽必须匀净,要求选用彼此间色彩变化不大、温润细腻、光洁晶莹的好材料制作。同时,子珠的直径亦要求在一厘米左右,不可有大的误差。在联缀时,每二十七颗子珠间嵌入一颗隔珠,在母珠的下方还会配有一种编织精美的“中国结”与美玉、翡翠等挂件组合而成的“佛头穗”。在重要的法会上或大和尚礼佛拈香的时候,这种“佛头穗”能够起到一定的平衡作用,从而保证在整个佛事活动中仪态庄重。一般来讲,挂珠的佩戴要考虑一定的季节性,如夏季应选用那些水晶、玛瑙、翡翠、珊瑚等宝石类,能够使人有凉爽贴身的感觉;在冬季里就应选用琥珀、密蜡或果实一类的挂珠为好。此外,尚有一类挂珠是由佛珠衍化而来的,那便是“朝珠”,它是清代官吏特有的一种饰物。朝珠与普通挂珠最大的区别是,朝珠将佛头穗的样式改成了由阔丝带系缀、用银丝珐琅裹着、被称作“背云”的大坠子,而弟子珠也移到了胸前,由三串组成。因近世有仿制朝珠样式来充当挂珠者,所以在佩戴朝珠样式的挂珠时,应当注意以胸前的三颗隔珠为中心对称,将后背的“背云”紧靠后背中心,而三串弟子珠是左侧一、右侧二的形制,切不可乱挂一气,有悖礼仪。为了更好地使人了知佛珠的种类,下面介绍一下佛珠各部位的名称。一串标准的佛珠应该包括母珠、子珠、隔珠(又称作“数取”)、弟子珠(又称作“记子”)、记子留和一些饰物组成。母珠,俗称“三通”或“佛头”,通常只有一颗,但亦有两颗的,用以将不同数目的子珠归结于一处,同时还可以起到连接弟子珠、记子留和一些饰物的作用。旧时的母珠,多会在内部绘有佛像,采用凸透镜的原理,可以清晰地观察到里面的佛像,更加使人感受到佛珠作为一种法具的庄严。隔珠,又称作“间隔珠”或“数取”,多用来将子珠平均分隔开。一般来讲,隔珠均要比子珠稍大一些,数量可采用一颗至三颗不等。如一百零八颗的佛珠和五十四颗的佛珠,就需要每二十七颗子珠用一隔珠;二十七颗、十八颗的佛珠,则每九颗子珠用一隔珠。弟子珠的体积比子珠要小一些,一般以十颗或二十颗居多,多串在母珠的另一端,以十颗为一小串,如同算盘一样,采用十进位,用来计算掐捻过的数目。“十”这个数目代表了佛教的“十波罗蜜”,即:施、戒、忍、精进、禅定、般若、方便、愿、力、智。[6]记子留是指每串弟子珠的末端所附的比弟子珠稍大一些的珠粒或者饰物,也可以用线绳结成“中国结”来替代,目的是为了防止弟子珠的滑落。每串佛珠都由一定数目的子珠串缀而成,子珠数目随所据经典不同,表征不同的含义,兹列表如下:从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佛珠子珠数目在经典中差异很大,共有九种之多。其实,佛珠有不同的颗数,是因为具有不同的含义,下面就根据普遍流传的说法,将其不同的含义略述如下:(一)一百零八颗是最为常见的数目,为了表示求证百八三昧,断除一百零八种烦恼,从而使身心能达到一种寂静的状态。百八烦恼的内容,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总的来说,六根各有苦、乐、舍三受,合为十八种;又六根各有好、恶、平三种,合为十八种,计三十六种,再配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合为一百零八种烦恼。如经中所言:nbsp;诸菩萨问:云何百八?佛言:有所念,不自知心生心灭中有阴有集,不知为痴,转入意地亦如是,识亦如是,是为意三。见好色、中色、恶色,不自知

手串多少颗为一串最好?

手串的颗数是由讲究的.不同颗数都有内涵在里面,每串佛珠都由一定数目的子珠串缀而成,子珠数目随所据经典不同,表征不同的含义.12颗:佛学里有着“十二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