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分析调料的配方?
中国八大菜系,调料各有不同,在广东菜中,大部份的广东菜只用姜、葱、糖、盐、酱油、米酒、淀粉和油便足够了.只有烹调内脏时才会使加多一点如大蒜一类的香料.广东菜间中会使用五香粉和白胡椒粉,作用于去除腥味,比较少用. 调料的配方有很多,要看你用在哪里,具体点吧,独特的调味料有: 虾膏 鱼露 蚝油 豉油 请参考我在百度空间写的日志: 《岭南名莱—–苹婆焖鸭》《霸王花煲靓汤》《无鸡不成席》《薄荷叶炒鸡蛋—-上菜也.》 《肠粉》 《芋头》《茨菇》《煲仔饭》《鱼肠煎鸡蛋》《肠粉》 《我的早餐-萝卜糕》 《酸酸甜甜甜甜酸酸》
五香粉怎么配制?
五香粉详细介绍
原料介绍
五香粉是由多种香料混合配制成的复合调味料,呈细末状,为家庭常用调味料之一。主要原辅料有八角、桂皮、花椒、小茴香、姜及芜荽子、甘草、橘皮等。它香味浓郁,有辛辣味、还有些许甜味。主要用于调制卤水食品和烧烤食品,或用作酱腌菜的辅料以及火锅调料等。
优质五香粉色泽呈褐红或棕黄色,辛辣味浓,粉末细而均匀,无杂质,无霉变。
营养分析
五香粉汇集了各种原料的优点,气味芳香,具辛温之性,有健脾温中、消炎利尿等功效,对提高机体抵抗力有一定帮助。
相关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孕早期不宜食用。
食物相克
1. 避免与芒果同食,以免诱发黄疸;
2. 糖蒜一般不与补药同食。
相关人群
制作指导
1. 对用高汤烹制的菜肴,不必使用味精,因为高汤本身已具有鲜、香、清的特点,味精则只有一种鲜味,而它的鲜味和高汤的鲜味也不能等同,如使用味精,会将本味掩盖,致使菜肴口味不伦不类;
2. 对酸性菜肴,如:糖醋、醋熘、醋椒菜类等,不宜使用味精,因为味精在酸性物质中不易溶解,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鲜味的效果越差;
3. 拌凉菜使用晶体味精时,应先用少量热水化开,然后再浇到凉菜上,效果较好,因味精在45℃时才能发挥作用,如果用晶体直接拌凉菜,不易拌均匀,影响味精的提鲜作用;
4. 作菜使用味精,应在起锅时加入,因为在高温下,味精会分解为焦谷氨酸钠,即脱水谷氨酸钠,不但没有鲜味,而且还会产生轻微的毒素,危害人体;
5. 味精使用时应掌握好用量,并不是多多益善,它的水稀释度是3000倍,人对味精的味觉感为0.033%,在使用时,以1500倍左右为适宜,如投放量过多,会使菜中产生似成非成,似涩非涩的怪味,造成相反的效果;
6. 味精在常温下不易溶解,在 70~90度时溶解最好,鲜味最足,超过100度时味精就被水蒸气挥发,超过130度时,即变质为焦谷氨酸钠,不但没有鲜味,还会产生毒性,对炖、烧、煮、熬、蒸的菜,不宜过早放味精,要在将出锅时放入;
7. 在含有碱性的原料中不宜使用味精,回味精遇碱会化合成谷氨酸二钠,会产生氨水臭味。
我有混合调料样品,你能给我分析出配方吗?
可以带调料样品到具有相关资质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成分及配比分析.
一种调料的配方用什么方法可以分析得出来
想一下,如果很容易就分析出配方,那这世上还什么秘方么,什么云南白药,可乐,和一些几十年的陈卤水等等.不过你要是对味觉敏感,而且会做菜的话是可以猜出一些的,应该可以简单配出一些,完全一样很难,你可以找个厨子去尝尝.
全面的调料成分分析怎么做?
智远检测好,我前段时间就拿了一些进口的调料去他们那里分析,通过他们的分析才判断里面的成分,分析挺精确的,如果你要求比较高的话可以叫他们做精细分析,而且他们是跟中科院合作的公司,技术方面信得过,希望采纳给分哦!
辣椒酱的调味方法
一.制法:
南雄辣椒酱
材料:
1.植物油一份;
2.辣椒切碎,一份;
3.蒜头切碎,一份;
4.酱油一份。
油一份,下锅,微火烧至虾眼泡腾起,一直保持微火直至制酱结束;下辣椒碎,油锅会因此微微翻腾;注意要下筷子搅动,防止辣椒碎炸黑炸糊,下辣椒碎15~20秒左右,油色因辣椒有轻微改变;马上下蒜碎,搅动,至蒜碎微黄,蒜香开始飘出;马上下酱油,搅动,防止糊底,直至再次沸腾,关火;这时蒜香味转成混合着酱油热香味的强烈香味,搞定,找干净瓶子装,密封。
二、剖析:
分析该辣椒酱的成分和作用:油是沸腾剂,在全程内保证高温条件杀菌,也作为所有材料的溶剂,把味道溶解出来;辣椒是辣味剂兼开胃剂;蒜是咀嚼材料兼香味剂;酱油是咸味剂兼香味剂。
三、鉴定:
此辣椒酱强劲霸道,入火入胃,属皇级辣,能胃蠕动强劲加速,胃排空时间大大缩短。
必须作为肉食佐酱,植物食品佐食该酱,排空时间太短,人很快会处于饥饿状态。这玩意应该是用于冬天紧急开胃增肥添食防寒,而不是拿来减肥的。
四:贯通:
该辣椒酱配方可视作基础配方,各种口味可以增减调配:
1.油可以换成常见花生油。
2.辣椒作用是祛湿,用鲜货可以减辣,用干货增辣,甚至可以用菜椒追求椒的肉质和低辣;用海南黄灯笼替代的话,那就算中者立死的杀人极品毒药了。
3.添1/4~1/3份花椒,可以增麻,花椒作用是驱虫杀菌止瘙痒,可以理解为美肤功效…..四川佬就是这么干的。
4.蒜可以换成虾仁、蚝豉等等咀嚼剂,甚至可以是萝卜干。贵州人把该基础配方的蒜碎和酱油直接替换成一份豆豉,就成了老干妈,把鸡肉搁进来代替蒜碎,就成了辣鸡。
5.红葱头可以出葱香,可以代替蒜头的成分。但是红葱头香味不能持久,只适合制小份量短期内吃光的酱,再有,红葱头油炸后有股子猛烈的邪火,只能小量吃,不然会莫名其妙换呼吸系统炎症,比如重感冒,要严重注意。
5.酱油可以变成盐或者鱼露,甚至腐乳。
6.可以添加其他香味剂,比如一些香草香料,九层塔、迷迭香、铃兰香草什么的,有兴趣尽管去试,比红葱头安全。
我有一包调料,怎么才能分析出它里面的成分以及比例?
如果你是市场上买的,那是人家的保密配方,不是内部人员,很难得出具体比例;
面馆调味配方技巧
开一家面馆,对于每一碗面的面条重量、主菜大小、配菜内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433623165容、佐料、汤头等等,每做一次,要保持一样的品质。在炒制过程中严格掌控比例,从而保证了味道的一致性。
1、汤底
调制纯天然的汤品。相当看重底料。但绝大部分吃的是汤面,所以对于汤料决不能含糊,都必须是真材实料,筒子骨、鸡骨架、老母鸡等几个小时慢火熬制出来。味道的好坏决定了50%的回头客,慢工细活,店才会屹立不倒。
2、油辣子选制
首先要炼上好的油辣子,这是小面最重要的一步,很多有名的面馆油辣子吃起来都有点苦味,味道不够醇正。制作师父的这款油辣子,需要注意三个细节:一是选择正确的辣椒,二是要合理配比香料,三是掌握精准的制作方法。
3、鲜面条加工
制作小面本身,比调味方法简单许多。取中筋面粉5斤,加盐5g,碱10g混合均匀,倒入清水2斤,和成碱水面,压好面团后,做成鲜面条。然后将面条放入开水中,大火烧煮,翻两滚就立即捞出,控干水分,铺在案板上,晾凉,刷一层菜籽油。使用时,取一份煮开即可。
4、自制鲜酱油
跟制作酸辣粉是一样的,其实味道正宗的小面味道绝就绝在所有原料都是手工自制而来,别人无法复制。师父教给我的酱油是自调,这种酱油是用多种调料熬制而成,香味特别浓郁,比普通瓶装酱油味道更好,更适用。取普通黄豆酱油1斤、清汤1斤、小葱半斤,烧开后用小火熬5分钟即可,但是因为地域不同,口味差异也到,所以在熬制的时候,可以适当添加一些特定的香料。
注意事项:
1、工具专用。和面的面盆或者案板应专用,不要与洗菜盆、切菜或切肉的案板混用。
2、食材选用。面粉宜选用中高筋小麦粉,和面前,要观察是否有结块、霉变等现象。和面时,如果加入其它杂粮面粉,要提前与小麦粉混合均匀,加入量一般不超过20%,否则容易断条,面条颜色不一致,且品质不均匀。
3、用料适宜。应根据人口多少制作面条,现做现吃。特别是在夏秋季节,天气较热,最好不要有剩余。如果做多了,最好将面条放入保鲜袋中,在冰箱冷藏保存,并在24小时内吃完。
4、制作讲究。要掌握好面粉和水的比例,和面后应醒面30分钟左右,使面团更为光滑,口感更为劲道。煮面条时,水要充足,水少容易使面条粘连、糊汤、断条,还要常用筷子轻轻搅动。煮面条的水沸腾后,要立刻转成小火,以免扑锅;也可以加入适当凉水,使锅始终保持微沸。做好的面条最好马上就吃,否则容易失去弹性,粘连在一起。
5、食用技巧。在夏季,消费者喜爱吃过冷水的面条。煮好的面条在过冷水时,应使用放凉的白开水或直接饮用的矿泉水,不要使用自来水,以免被微生物污染引起肠道疾病。
打成粉的调料配方,用什么办法可以分析出成分和比例
调料配方分析推荐科标检测,专业的机构,可以出具国家认可的报告
做菜用的调料五香粉是什么呀
五香粉因配料不同,它有多种不同口味和不同的名称,如麻辣粉、鲜辣粉等,是家庭烹饪、佐餐不可缺少的调味料。
配方1 : 砂仁 60g 丁香 12g 豆蔻 7g 肉桂 7g 三柰 12g
配方2 : 大料 20g 干姜 5g 小茴香 8g 花椒 18g 陈皮 6g 花椒 18g
配方3 : 大料 52g 桂皮 7g 三柰 10g 白胡椒 3g 砂仁 4g 干姜 17g 甘草 7g
五香粉一般用于腌、泡肉类。包肉粽 , 炒糯米时 , 加些五香粉 ,肉粽就会味道十足。
所谓五香粉是将超过5种的香料研磨成粉状混合一起,常使用在煎、炸前涂抹在鸡、鸭肉类上,也可与细盐混合做沾料之用。广泛用于东方料理的辛辣口味的菜肴,尤其适合用于烘烤或快炒肉类、炖、焖、煨、蒸、煮菜肴作调味。其名称来自于中国文化对酸、甜、苦、辣、咸五味要求的平衡。
五香粉的基本成份是磨成粉的花椒、肉桂、八角、丁香、小茴香籽。有些配方里还有干姜、豆蔻、甘草、胡椒、陈皮等。主要用于炖制的肉类或者家禽菜肴,或是加在卤汁中增味,或拌馅。
营养分析
五香粉汇集了各种原料的优点,气味芳香,具辛温之性,有健脾温中、消炎利尿等功效,对提高机体抵抗力有一定帮助。
营养素含量 :
热量(千卡) 348 硫胺素(毫克) 0 钙(毫克) 181
蛋白质(克) 1 核黄素(毫克) 0.03 镁(毫克) 88
脂肪(克) 8 烟酸(毫克) 1.5 铁(毫克) 34.4
碳水化合物(克) 68 维生素C(毫克) 0 锰(毫克) 0
膳食纤维(克) 5.3 维生素E(毫克) 9.59 锌(毫克) 2.79
维生素A(微克) 0 胆固醇(毫克) 0 铜(毫克) 1.25
胡罗卜素(微克) 5.3 钾(毫克) 1138 磷(毫克) 66
视黄醇当量(微克) 12.4 钠(毫克) 27.2 硒(微克) 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