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萨姆邦人口主要是泰族吗
对.萨姆处于印度东北,西部同孟加拉国接壤,南部与梅加拉亚邦、特里普拉邦为界,北与中国、不丹相邻,东部毗连那加兰邦、曼尼普尔邦和米佐拉姆邦.阿萨姆在当地语言中读为Asom,是“掸”的异写,古汉语读作seóm,实际是傣族的一个别称.因此阿萨姆族与傣族其实是一个民族的两个分支.seóm这个音,有时译写成“暹”,但只用于特指泰国.
亚洲最大的民族人口排行
统计日期不详
世界上人口上亿的民族有7个:
汉人、印度斯坦人、美利坚人、孟加拉人、俄罗斯人、巴西人、日本人;
1亿以下1000万以上的有65个:
比哈尔人、旁遮普人、爪哇人、朝鲜人、泰卢固人、马拉地人、泰米尔人、越南人、土耳其人、古吉拉特人、坎纳拉人、马拉雅兰人、缅甸人、奥里雅人、暹罗人、普什图人、比萨扬人、巽他人、波斯人、拉贾斯坦人、老挝人、乌兹别克人、信德人、壮人、阿塞拜疆人、库尔德人、他加禄人、阿萨姆人、伊拉克人、僧伽罗人、也门人、尼泊尔人、埃及人、豪萨人、约鲁巴人、阿尔及利亚人、富尔贝人、加拉人、摩洛哥人、伊博人、安哈拉人、苏丹人、德意志人、意大利人、英格兰人、法兰西人、乌克兰人、波兰人、西班牙人、罗马尼亚人、匈牙利人、葡萄牙人、荷兰人、希腊人、捷克人、墨西哥人、哥伦比亚人、阿根廷人、委内瑞拉人、克丘亚人、秘鲁人、智利人、古巴人、英裔加拿大人、英裔澳大利亚人;
人口在1000万以下100万以上的有305个;其余2000个左右的民族,人口都在100万以下,有的只有几万人、几千人或几百人,甚至几十人。人口最多的是汉族,有11亿人;人口最少的是菲律宾丛林中的原始民族,印度安达曼群岛上的明科皮人和美洲南端火地岛上的雅马纳人,都只有几十人。他们之所以被划作单一民族,是因为他们与周围任何民族都没有亲缘关系,至少是迄今尚无法找到这样的关系。
阿萨姆帮那加兰是那国土地?
印度最东北的邦.同中国、不丹、孟加拉国、缅甸等国相邻.面积7.8万平方千米.人口2,229.5万(1991).主要是阿萨姆人和孟加拉人.首府迪斯布尔.
在中国和孟加拉之间有一块印度的领土,有多大面积?
阿萨姆邦印度最东北的邦。同中国、不丹、孟加拉国、缅甸等国相邻。面积7.8万平方公里。人口2,229.5万(1991)。主要是阿萨姆人和孟加拉人。首府迪斯布尔。东、北、南三面为山地与丘陵,中部为略呈东西向的布拉马普特拉河谷平原,多沼泽、沮洳地。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2,2000-2,750毫米。森林面积占35%,贵重木材有婆罗双、柚木、铁木,另有藤、竹及常绿树种。印度最大产茶区,产量占全印的半数。矿产有石油、天然气与煤。野生动物有象、河马、野牛、犀牛、鹿,设有国家公园与禁猎区。淡水渔业也重要。以农林为基础的工业有锯木、制茶、胶合板和丝、棉手工纺织业。开采煤与石油,有炼油工业。铁路线横亘东西,公路通东北部各邦,航空亦重要。
阿萨姆邦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该邦以农业和种植为主,72%以上的人口从事农业,主要种植水稻和玉米等;经济作物有茶叶、棉花、黄麻、甘蔗和烟草等。其中茶叶产量很高并历史悠久。同时,森林资源也丰富,森林面积占该邦总面积的21%,为印度木材主要供应地之一。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盛产大理石、金刚石和原油、天然气等。主要宗教信仰是印度教下图中酱黑色部分为阿萨姆邦
阿萨姆邦的人口
根据2001年的人口普查报告,阿萨姆邦总人口为26638407人,占印度全国人口的2.59%.当地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40人.阿萨姆邦还是世界上部落种类最多的地区.当地的识字率达64.28%.
阿萨姆和萨达姆是什么关系?
萨达姆是它的代言人.
阿萨姆哪个地方
阿萨姆邦是印度最东北的邦,同中国、不丹、孟加拉国、缅甸等国相邻。
梅加拉亚邦、特里普拉邦、米佐拉姆邦、曼尼普尔邦、那加兰邦等五个邦,是从原来的阿萨姆邦之地拆分出来的新邦,故可以合称为“大阿萨姆地区”。
阿萨姆在当地语言中,读为Asom,是“掸”的异写,古汉语读作seóm,实际是傣族的一个别称。因此阿萨姆族与傣族其实是一个民族的两个分支。seóm这个音,有时译写成“暹”,但只用于特指泰国。
关于该邦名称的来历,众说不一,大体有三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阿萨姆”这个词来自梵语中“阿苏玛”一词,意为出类拔萃的、无双的。因为阿萨姆邦的自然景色极其秀丽,举世无双,所以得名;另一种意见认为,“阿萨姆”的意思是起伏不平的山地,该邦有三分之二的地区属于崇山峻岭和崎岖不平的丘陵地带,所以叫阿萨姆邦;还有一种意见认为,“阿萨姆”这个词是“阿豪马”一词的变音。阿豪马是缅甸的一个民族,这民族曾从中世纪到近代初期统治过阿萨姆的大部分地区。多数人认为第三种意见较合情理,因为“阿萨姆”这个名字是在阿豪马人统治阿萨姆邦的后期才开始有的,在这之前的历史著作和其他文献中,“阿萨姆”这个叫法从未出现过。
世界各国的人 中英文对照 也就是形容词形式
阿尔巴尼亚人 Albanian
阿尔及利亚人 Algerian
阿尔萨斯人 Alsatian
阿根廷人 Argentinean
阿肯人 Akans
阿拉伯人 Arabian
阿萨姆人 Assamese
阿塞拜疆人 Azerbaijani
阿赞德人 Azande
阿兹特克人 Aztec
埃及人 Egyptian
埃维人 Ewe
艾马拉人 Aymara
爱尔兰人 Irish
爱沙尼亚人 Estonian
安哈拉人 Amhara
奥地利人 Austrian
奥朗人 Oraon
奥里雅人 Oriya
奥文本杜人 Ovimbundu
China Chinese 中国
Mongolia Mongolian 蒙古
Korea Korean 韩国
Japan Japanese 日本
Thailand Thai 泰国
Malaysia Malaysia 马来西亚
India Indian 印度
Denmark Denish 丹麦
Norway Norwegian 挪威
Sweden Swedish 瑞典
Finland Finnish 芬兰
Russia Russian 俄罗斯
Poland Polish 波兰
Germany German 德国
Austria Austrian 奥地利
Netherlan Dutch 荷兰
France French 法国
Spain Spainish 西班牙
Italy Italian 意大利
Australia Australian 澳大利亚
Canada Canadian 加拿大
America American 美国
新概念一有许多
母系社会真的存在吗?
当初回答时没想到有这么多人看,有些表述过于随意,恐怕引起误解。现补充、订正如下:
1.母系主要是指一种世系继嗣制度,而不是“母权制”。
继嗣制度可以是双边继嗣,也可以是单系继嗣,后者只强调两性中的某一系.如父系或母系。母系继嗣与我们所熟悉的父系原则相反。
在母系社会中,男女社会地位情况复杂,但也不大可能有女性统治男性的现象。如果非要比较的话,与男性中心普遍存在的父系社会相比,还是有所区别,有不少男女地位大致平等的实例。
文化人类学(民族学)观察到并科学记录的母系社会的例子有:19世纪以前的印度喀拉拉邦的纳亚尔人,阿萨姆的卡西人和加罗人,16世纪北美大多数的印第安部落(其中易洛魁印第安人最著名),直到20世纪中期,北美普埃布洛印第安人、纳瓦霍印第安部落,阿拉斯加部分因纽特人,印度尼西亚的米南卡保人,大洋洲的澳大利亚人,美拉尼西亚、波利尼西亚和密克罗尼西亚的一些部落,比利牛斯山区的巴斯克人,西班牙加利西亚地区的居民,非洲的卡西亚人、阿散蒂人以及赞比亚、加纳、科特迪瓦、贝宁等国一些民族,中国的永宁区纳西族、澜沧部分拉祜族、台湾阿美族等,仍残存着母系制。
人类学资料表明,在世界各民族之中,实行母系制的约占15%,多半发生在农业社会中,而狩猎采集社会和游牧社会中较少。
2.母系社会是否为人类社会的必经阶段
母系先于父系为人类进化两个阶段的说法,首先是巴霍芬提出来的,摩尔根以易洛魁人为实例对此多有阐发。后来得到马、恩的肯定,成为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19世纪的学者,我们不应该苛求;不过,也不能置百年来若干新材料于不顾,更不能无限上纲上线,把不同观点斥之为“力图否定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从而证明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永恒性和合理性”。
这与母系社会是否存在不同,是一个历时性的问题,所以需要考古学和历史学的研究,或者其他能提供时间尺度的角度,比如分子人类学和历史语言学。
与人类学的参与观察相反,考古遗存反映了一个死的、不会自己说话的社会,但是提供足够的了时间深度。现在一般认为,旧石器时代的主要生计是狩猎和采集,这个时期的性别分工是男性主导狩猎(主要指击杀动物这一环节)而女性主导采集和家庭生活,狩猎促进直立行走的完善和群体合作的发展,肉食是促进脑容量扩大的直接因素,能量的密集度也高于素食,因此从经济基础的角度看似乎男性居于优势地位。距今约一万年以后几个在历史上相对重要的地区开始进入农耕社会(其余仍停留在狩猎采集时代),从狩猎采集向农业生产过渡意味着男性要从前英武敏捷的猎手形象要让位于老实肯干的农夫形象,这一转变过程并不很容易,农业特别是谷物种植业和之前女性主导的小种子植物采集关系更密切,而且在动物驯化还不成熟之前还需要男性狩猎,可以想见当猎物日渐稀少(实际上早在旧石器时代之末,随着大动物的绝灭,狩猎的回报已经越来越低)、而食物生产越来越发展的时候,男性对于社会贡献就会减小,这就有可能形成一个女性占优势地位的社会(经历数千年时间),何况处理家庭事务还是得靠女性,母系社会的形成也就理所当然。(关于狩猎采集向农业生产过渡阶段男女社会地位的变化问题,转述自陈胜前老师的相关博文)
就中国的考古证据看,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和中期,男女地位应该是大致平等的(由于地域和文化传统的差异不排除个别情况女性略占优),比如男女墓葬中的随葬品数量和质量没有显著差别,女性墓葬随葬品中还有农业生产工具,没有男女合葬或女性附葬男性的习俗,人像或神像雕塑品一般都是女性的形象,等等。男性地位明显高于女性是伴随着社会复杂化的发展、新石器时代晚期以后的事,很可能是源于男性在越来越复杂的手工业和越来越频繁的战争中取得了优势,而且在农业生产领域也逐渐把女性排除在外,具体证据和之前的相反,即高等级墓葬中男性较女性为多,出现一男一女合葬习俗,墓葬中随葬品和房址内日用品的性别差异越来越显著,女性越来越多的退出农业生产工具领域,生殖崇拜的对象变成男性,等等。考古学证据虽然多数不能直接推断亲属关系和继嗣制度,但毕竟为母系社会的存在提供了可能性和理论上的证明。
很多母系社会并没有自身的文献,他们自己的历史要么通过口传,要么只是被别的族群记述或被很远以后的后代追述形成并不靠谱的文字。具体到中国历史中,带女字旁的早期姓氏是一个间接证据,若干民族关于祖先的神话传说(特别是感生神话)也算一个间接证据。不只是现代人类学家会记录现代土著,历史上的史学家也会记录当时的土著,中国的史学从史记开始就一向有这个传统,这虽然是不太“科学”、充满偏见的观察,但也是很宝贵的历史资料,其中也有很多民族存在母系社会的线索。另外,中国的文化和文献传统都是延绵不绝的,从文献上可以清晰地看出从商周、两汉、隋唐到宋元明清女性地位是如何一步步降低的(若干少数民族进入中原之后也经历了类似过程,只不过更快一些),由此反推,更早的女权来自于哪里呢?母系社会的存在可以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本段纯属个人臆测)
阿萨姆邦是什么时候从缅甸划归印度的
1826年,英国人进入阿萨姆地区,迫使缅甸签订《杨达波条约》,将阿萨姆割让给英国,英国派总督进行管理.之后,阿萨姆成为英属印度的一个行省.1947年印度宣告独立,阿萨姆成了印度一个邦.